段祺瑞是位热爱围棋的政界人士,但他的部属大多并不擅长此道,因此他常常需要邀请社会上的围棋高手来陪他下棋。即便在退居天津后,他的棋瘾依然不减,家中依然常有棋手陪伴。
他所邀请的棋手无一不是高手,其中甚至包括了顶尖级的围棋大师,如吴清源和顾水如。吴清源年纪虽轻,但棋艺高超,深得段祺瑞的喜爱。顾水如则是吴清源的老师,他在北方棋坛独步一时,自然更受段祺瑞的青睐。
尽管段祺瑞热爱围棋,但他的棋艺水平并不算高。与他下棋的对手,为了照顾他的面子,常常会故意让他赢。但这也带来了一门学问:如何陪段祺瑞下棋,既让他赢,又不让他看出破绽。这就需要棋手们精心策划,既要输得恰到好处,又要让段祺瑞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顾水如作为围棋国手,更是深谙此道。他会通过精心设计的棋局,让自己在不被过于明显让步的情况下自然崩溃,同时又引导段祺瑞顺利走出杀招,从而赢得胜利。当自己的大棋被歼灭时,顾水如还会假装悔恨,检讨得失,并诚恳地请求段祺瑞指出错误,让段祺瑞赢得更加踏实放心。
下野后的段祺瑞将更多的好胜心转移到了围棋上,他渴望胜利,一旦失败就会愤怒不已。顾水如理解老段的心境,决定换个玩法。他以自己的棋艺进步为由,要求段祺瑞让自己几子。从最初的让两子到后来的让四子,顾水如逐渐找到了与段祺瑞对局的平衡点。
尽管段祺瑞不介意被让子,但棋坛的专业人士却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坚持要求顾水如复盘败局,以解开其中的谜团。顾水如在复盘时,围观者的笑声不断,尤其是当他设计棋形变化的“引人入胜”之处时,更是让人捧腹大笑。
值得一提的是,段祺瑞的长子段宏业虽然棋艺高超,达到了国手水准,但在其他方面却一无是处,甚至沉迷于吃喝嫖赌。与父亲下棋时,他常常会毫不留情地打败老段。尽管偶尔也会被老段赢,但赢了棋的段祺瑞仍然会责备儿子。
再来说说《水浒传》中的宋江。这位梁山泊的英雄在排座次后有一段很精彩的情节,就是上东京闹元宵。为了见皇帝,宋江需要去掉脸上的金印。在七十二回中有所交代,这得益于神医安道全的医术和良金美玉的碾磨。这里涉及到了宋代刑罚中的刺字问题。林冲是《水浒传》中最早被刺字的人物之一。刺字作为犯人的标记,具有侮辱性。金印所刺的部位一般在脸颊上并用药物涂成黑色。刺字是从古代墨刑演变而来并加重刑罚力度的一种形式。宋代的刺配法结合了多种刑罚形式使得犯罪者受到多重惩罚。林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智取生辰纲中因何涛缉捕不力而遭到刺字警告的命运。在北宋中期以后,官府对于犯人的刺字制度逐渐规范化,在这之前,刺字的规定似乎并不明确。据传,陆东在担任苏州知州时,曾下令在流犯脸上刺上特定的标记,然而他的僚属提醒陆东此举可能越权,于是陆东立即改正。可见在北宋中期以前,刺字的方式并未有明确的规范。
对于不同类型的犯罪,刺字的部位和形式也有所不同。犯强盗罪的人在耳后刺环形,犯徒刑的人刺方形,犯杖刑的人刺小圆形。若犯杖刑三次,则改刺脸上,但直径不超过五公分。对于严重的强盗犯罪,额头会被刺上“强盗”,脸颊上则会刺上配发地名的标记。无疑,脸颊上的刺字是对犯人永久性的侮辱,对他们精神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
从一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刺字对犯人的影响极其深远。林冲和宋江的发配经历便是一例。他们的遭遇引发了深刻的自我感慨和诗句的抒发,可见刺字给他们带来的刺激之严重。武松为了掩盖额上的金印,选择了落发为行者,这也凸显了刺字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除了犯人,士兵也要进行刺字,以便管理和区分。在宋代实行募兵制的情况下,军队来源复杂,其中不乏罪犯。刺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区分他们,也是为了方便对这些士兵的管制。然而这种刺字制度无疑也给士兵带来了心理伤害。
刺字也有特例。如在靖康之难时,名将王彦率领的士兵为了表现抗金的决心,都在脸上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大字。正史记载中,岳飞的背上被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虽然有关岳母刺字的传说在《说岳全传》中有详细描述,但这与史实不符。实际上,岳母并不识字,而且刺字在当时是一项需要专门工具和手艺的技术活。
北宋的刺字制度既有其惩罚和区分的功能,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它对犯人和士兵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观念。段祺瑞与吴清源的故事和他们在围棋领域的成就则是另一段佳话,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北宋刺字制度的相关描述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频道以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