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玉林狗肉节的背后故事
随着6月21日狗肉节的脚步日渐临近,玉林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这座城市的狗肉节,一时间引发众多爱狗人士的关切和争议。在这一特殊的节日氛围中,玉林街头弥漫着独特的气息。许多爱狗人士已经提前来到玉林,进行各种形式的阻挠活动。为了避开这些纷争,一些狗肉馆不得不将招牌和菜单上的“狗”字遮掩起来。这并未阻止玉林市民对狗肉的热爱。
玉林狗肉节不仅仅是一天的节日,而是融入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市区内的各大狗肉馆,尤以江滨路一带最为集中。王先生,这位当地市民介绍,外地来的食客,出租车司机总会带到这条热闹非凡的街道。短短几十米的路段上,就有十多家狗肉大排档和狗肉馆。夜幕降临时,这些餐馆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店主们将新鲜宰杀的狗挂在路边,现点现烹饪。这里的狗肉价格固定为每斤32元,且至少购买两斤起。餐馆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乏有划拳喝酒的玉林当地人。
荔枝与狗肉的结合,构成了夏至时节玉林独特的风景线。夜晚的道路车流稀少,荔枝摊贩们将摊位推至路中央售卖,与吃狗肉的人群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钟记大排档的店主告诉我们,他们的狗肉都是从市区的垌口市场购买的,那是玉林最大的狗肉批发市场。其实玉林人天天都吃狗肉,并不是只有狗肉节那天才吃。而在狗肉节当天,狗肉的销量会有显著的提升。据一位专门做狗肉生意的陈姓店主透露,与往年不同,为了避开与爱狗人士的冲突,他们的招牌和菜单上的“狗”字都被掩盖了。然而这一做法引起了部分市民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是不必要的遮掩。
凌晨四点的玉林城北一处活狗交易市场更是充满了紧张气氛。“阻挠卖狗会和你拼命”,知情人的警告似乎提醒着外界这场争议背后的真实情况。这里的售贩们聚集在黑暗中,如果有人试图阻止他们卖狗可能会遭到围攻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就在不久前媒体记者和呼吁取缔“狗肉节”的志愿者们亲眼目睹了商贩们的愤怒情绪他们手中的狗钳与水泥地摩擦发出刺耳的金属声给这个特殊的日子增添了几分紧张气氛。“你们干什么的我们不欢迎你们赶紧走出了事我可管不了。”市场负责人严厉警告外界的干涉者们的态度可见一斑。然而尽管争议不断但玉林市民对于狗肉的热爱并未因此减少他们坚信自己的饮食习惯并非不正当的而是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传统之中。在这个鸡鸣犬吠的夜晚,灯光闪烁的二环北路上,一段不为人知的狗市故事悄然上演。胖哥低声透露:“很多人选择从这里带走生命,也有许多狗狗被宰杀供人食用。”爱狗人士的关切与抵制,在夜色中激发了村民们的强烈反应,“若是阻碍卖狗,他们会拼命抗争。”
在明亮的灯光下,两辆车停靠在非机动车道上,一条泥泞小路通往黑暗中的某处空地。三名中年男子于绿化带边,手燃,默默守护着这个路口。这里,就是神秘的交易起点。
狗吠声、人声、摩托车声交织在一起,手电筒的光芒在黑暗中闪烁。这是一个特殊的狗集,与其他集市有着鲜明的对比。即使在夜晚,也能感受到这里的荒凉与杂乱,杂草丛生,“市场”内几乎没有一栋像样的建筑。
四面八方涌来的摩托车、面包车等交通工具,不断向这个狗集聚集。每辆摩托车后都载着铁笼,里面密密麻麻地塞满了各种品种、大小、颜色的狗。铁笼旁,一把捕狗用的狗钳静静地插在一旁。
每个铁笼里关的狗狗数量不一,有的关着一只,有的竟关了近十只。这些狗狗中,有体型庞大的成年犬,也有刚出生的稚嫩小狗。它们都是本地土狗,命运在此交汇。
商贩们似乎对普通话抱有抵触情绪,不愿与讲普通话的陌生人交流。他们或选择无视,或用方言严厉呵斥。隐约间,能听到他们嘀咕:“人都养不过来了,还养什么狗。”
凌晨五点,天空微微泛亮,交易似乎还未正式启动。短短一个小时内,狗集的人数已经翻倍,仍有运狗者不断赶到。这个“集市”上的摩托车越来越多,狗狗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接近清晨六点时,一辆黑色小轿车驶进了狗集。车上下来一位体态丰腴、衣着体面的戴眼镜妇女。她环顾四周,特别留意了扛着摄像机的记者和志愿者们。五分钟后,她带着近二十名商贩走出集市,有人手持狗钳、木棒、钢管等器具,靠近了媒体和志愿者们。期间,有志愿者以900元的价格买下了四只小狗崽,将它们送往当地朋友家中暂养。
在这个黎明前的夜晚,狗市的故事仍在继续。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寻找自己的命运,而每一次交易都关乎着生命的未来。这是一个充满情感、争议与选择的故事,在这个特殊的夜晚里,一切都在悄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