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佛门说的四大皆空,到底是哪四

一般人因缺乏了解,加之传闻间的误导,对佛教的思想义理,尤其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如“四大皆空”,产生了诸多误解。很多人误以为四大指的是酒、色、财、气,认为那些不追求这些世俗享乐的人就是“四大皆空”。真正的“四大皆空”是佛教对世界和人生现象及本质上的深刻阐述,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和人生智慧,远非一般人仅知的酒、色、财、气所能涵盖。

一、四大的意义及功用

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它们结合构成物体。

地大的特性是坚硬,能支撑万物,使其不坠落。

水大的特性是潮湿,能收纳万物,防止其散溢。

火大的特性是温暖,能成熟万物,使其不坏烂。

风大的特性是流动,能生长万物,调节畅通。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无一不是由这四大元素结合而成。例如一朵花的绽放,需要土壤(地大)、水分(水大)、阳光(火大)和空气(风大)。缺少其中任何一大,花儿就无法盛开。同样,由泥土烧成的杯子,也是四大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情众生的色身,也是由四大元素和合而成。以人类为例,毛发爪齿、皮肉筋骨属于地大;唾涕脓血、痰泪大小便是水大;体温热度是火大;一呼一吸是风大。人的生存依赖于四大的和谐,若其中任何一大失调,人就会呈现病相。例如身体苦重、坚结疼痛是地大不调的病相;全身膨胀、肤肉浮满是水大不调的病相;全身烘热、骨节酸楚是火大不调的病相;心神恍惚、懊闷忘失是风大不调的病相。若四大离散,人的有生之命亦随之终结。据经典记载,人在临命终时,会有特定的征候。例如因循环系统障碍而死亡的人,在临终时会先感到全身如浸在水中般冰冷潮湿,然后如火烧般高热。

二、四大何以称“大”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四大元素构造而成。四大能够构造物质,因此被称为能造之色、能造之大种。它们具有体大、相大、用大三大特性。体大指四大种的体性广大,遍于一切色法;相大指四大种的形相广大,如高山、深海、大火、飓风等;用大指四大种的事用广大,有了四大才能使人体的器官发挥功用,有了四大才能长养万物。根据《俱舍论》的说法,四大有实假之分,实四大属于身根之所触,假四大则属于眼之所见。

三、何以“四大皆空”

虽然四大通于一切色法,但世间上之所以有林林总总的森罗万象,是因为其中之一较为增长。例如山岳等坚物之地大较为增长,河海等湿物之水大较为增长。未显现的三大仍潜伏在其中。就人体而言,四大不调则百病丛生,四大离散则身躯坏灭。因此无论是世界万物还是人的身体都只是四大和合而成的假相而已,并没有一定的实体。不仅如此四大的本身主要是指坚暖湿动四种特性遇缘就会生起变化这些特性的本体也是了不可得。“四大皆空”揭示了宇宙万物没有实体的真理。

四、误解与痛苦

一般人因不了解“四大皆空”的道理往往在生活中产生了很多痛苦。我们身处的世界和我们的身体都是假象的四大和合并无实体存在。这个真理的领悟能帮助我们放下对世俗事物的执着减轻不必要的痛苦。只有真正理解并体会到四大皆空的真谛我们才能超越生死的轮回达到内心的解脱和宁静。人们都会经历许多令人动容的瞬间,无论是目睹生活的变迁,还是感受到亲人朋友的生死离别,这些时刻都会让我们深感人生的无常与忧伤。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往往会陷入迷茫与惶恐,仿佛自身与世界已经失去了联系。这些时刻中,我们会过度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追求外在的华丽装饰,为了自身的感官享受而向外寻求满足。我们渴望维护自己的名利地位,为了这些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做出一些违背本心的事情。我们在对物质世界的追求中疲于奔命,被五欲尘劳所困扰,身心俱疲。

佛陀所倡导的“四大皆空”的真理,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一真理告诉我们物质世界的虚幻不实,让我们认识到人生的本质是无常变化的。我们需要反观自身,找到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我们的心灵如同一座宝库,蕴藏着无尽的财富和宝藏。我们需要向内寻找,发掘自己的内在力量,从而在精神上获得永恒的幸福。

当我们真正理解并体会到“四大皆空”的真理时,我们会意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追求和物质的拥有,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富足。我们会逐渐放下对物质世界的执着追求,摆脱五欲尘劳的束缚。我们会意识到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环境的营造,而在于内心的修行与领悟。我们会在精神上寻得真正的安宁与满足,从而拥有更加宽广的胸怀和更加深邃的智慧。

“四大皆空”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它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如何在物质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醒。当我们真正理解并实践这一真理时,我们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与从容。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