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小小素食豆腐 吃出大美味

豆腐的起源和典故有着多种说法,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书中提到,豆腐的制作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其方法是将各种豆子如黑豆、黄豆、白豆等洗净后磨成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使其凝结成块,经过一定处理去掉多余水分,便得到了我们熟悉的豆腐。

这看似简单的豆腐,却因其制作方式和口感的不同,形成了南北两大派系。南方的豆腐以石膏为凝固剂,色泽白润,口感软嫩鲜滑,适合制作汤类菜肴或凉拌;而北方的豆腐则偏爱使用盐卤作为凝固剂,色泽偏黄,口感粗糙浓香,更适合涮锅或煎炒炸。

最具代表性的南豆腐菜肴当属川菜中的麻婆豆腐。这道菜肴将滑嫩的豆腐与浓稠辣油完美结合,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刺激。麻椒的鲜香伴随辣味扑鼻,让人食欲大增。除了豆腐外,还需猪肉末、大蒜茸、花椒粉、麻油、红椒油、豆瓣等佐料调味,才算正宗。

然而如今,地域性的豆腐差异已经逐渐淡化。无论是南豆腐还是北豆腐,人们更注重根据其质感来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大江南北通吃的臭豆腐和豆腐脑就是典型的例子。前者将豆腐浸入卤水中,发霉长毛后油炸,蘸食辣酱或甜面酱,浓香诱人;后者则是将豆浆烧开后加入熟石膏,形成半凝固状,可加入酱油等调味料食用。

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赞美过豆腐,其中苏东坡的描写尤为生动诱人。他在《蜜酒歌答二犹子与王即和》中写道:“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可见这位爱吃的文学家曾用味醇色美的豆腐菜招待亲朋好友。“东坡豆腐”也流传甚广。

推荐几家美味的豆腐餐馆:鹭鹭酒家在朝阳区慈云寺甲1号;吴府一块豆腐位于宣武区菜市口西广润宾馆内。

有趣的是,在某份关于“英国人最不能下咽的食物”调查中,豆腐居然位列其中。若没有各种强烈调味料的伴随,它只是一个清清净净的方块,还带有豆腥,确实不那么容易让欧美人接受。但在毗邻中国的东南亚国家,豆腐却被制成了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美味食物。

以娘惹炸豆腐为例,自十五世纪起,中国人和马来人的通婚发展出了中马合并的娘惹文化。在娘惹厨房,可以尝到具有混血风味的娘惹炸豆腐。它由豆腐泥、蘑菇碎和鲜虾茸混合,下锅炸成金黄圆饼状,再蘸一下酸甜酱,成为夏季餐桌上讨人欢喜的经典小食。对于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的华人来说,娘惹炸豆腐就像他们自己,用南亚的香脆热情,裹着一颗细腻的华裔之心。

韩国的豆腐汤也是不可错过的美味。虽然名为豆腐汤,但韩国的豆腐汤与中国的汤有所不同。以麻浦烧烤的海鲜豆腐汤为例,小小的石锅内,蛤蜊、虾、鱿鱼与红澄澄的辣汤共同咕嘟冒泡,无比鲜美。日本的芝麻豆腐是一味比较特别的豆腐菜式,将芝麻磨成糊后与豆浆融合均匀,再制作成豆腐,口感既有芝麻香,又有豆腐的软糯顺滑。

除了这些传统豆腐美食外,还有许多形似神似的翻版豆腐也值得一试。比如杏仁豆腐,其雪白的外观和甜丝丝带有凉意的口感让人难以辨别其。但其实杏仁豆腐并非用真正的豆腐制作,而是多用冻粉或玉米淀粉制成。在古老的南锣鼓巷深处,隐藏着一家名为Alba的小店,那里有一种传说中的杏仁豆腐。这款杏仁豆腐以其独特的实在口感和浓郁的奶香,成为了许多食客的心头好。东城区南锣鼓巷79号的Alba,是寻找正宗杏仁豆腐的不二之地。

除了杏仁豆腐,还有一道与其异曲同工的美食——奶酪豆腐。它与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的奶豆腐有所不同。这道奶酪豆腐是将豆浆、椰浆、奶酪混合研磨成浆,再经过凝结而成,其口感细腻软滑,比一般豆腐更为出色。搭配红邸餐厅的招牌蟹黄酱和黑鱼子,更是咸香宜人。位于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后海西沿22号的红邸,是品尝这道风靡一时的美食的绝佳场所。

不得不提的是《芙蓉镇》中的米豆腐。虽然名字中带有豆腐二字,但它与真正的豆腐有所不同。米豆腐的制作原料是大米,经过淘洗浸泡后磨成米浆,烧沸后搅成稠糊状,再加入石灰水搅拌至热熟。食用时,将米豆腐切成条或片,搭配大头菜、盐菜、酥黄豆、花生等食材,淋上特制的红油、麻油等调料,味道绝佳。在东城区美术馆后街88号的君琴花,你可以品尝到这道美味佳肴。

作为老北京的传统小吃,麻豆腐也是不可遗漏的美食。它是生产豆浆的副产品,经过加热煮制后滤去水分而成。麻豆腐虽然有点涩,但嚼起来却有浓郁的豆香,别有一番风味。在海淀区增光路11号的海碗居,你可以品尝到这道市井百姓的日常饮食——炒麻豆腐。

这些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制作精细,每一道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魅力。无论是杏仁豆腐、奶酪豆腐、米豆腐还是麻豆腐,都是值得一试的美食佳品。在南锣鼓巷、德胜门、美术馆后街和海碗居这些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你可以感受到老北京的美食文化,品味这些传统美食的魅力。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