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位科学家提出,饭前刷牙比饭后刷牙更能有效保护牙齿健康。他认为,龋齿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牙垢与食物中的糖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饭后刷牙虽然也有清洁作用,但由于牙垢与糖分已经发生反应,形成酸性物质,因此效果不如饭前刷牙来得有效。只有在饭前彻底清除牙垢,才能大大减少酸性物质的形成,从而保护牙齿免受腐蚀。
对于酸性食物如柠檬、西柚汁、醋等,进食后不宜立即刷牙。因为这些酸性液体会使牙齿表面的牙釉质暂时软化,此时刷牙会破坏牙釉质,损害牙齿健康。建议进食后先用清水漱口,等待半小时至一小时后再进行刷牙。口腔学专家提醒,刚吃完饭后,尤其是食用了酸性食物,牙冠表面的珐琅质会变得松软,此时刷牙容易造成珐琅质的损害。长期如此,牙齿的珐琅质逐渐流失,容易患上牙齿本质过敏症,导致牙齿出现酸、痛等症状。
我们每天都在刷牙,但是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刷牙方法和习惯是否正确。正确的刷牙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刷牙误区,看看你是否中招,并及早改正。
误区一:选择硬毛牙刷
很多人误以为硬毛牙刷更能彻底清洁牙齿,因此常常选择硬毛且毛多的大头牙刷。这种做法并不正确。过硬的牙刷毛在刷牙时难以清洁牙齿间隙和隐蔽面的牙垢,清洁效果反而不好,并且可能会划伤牙龈,导致出血、损伤或萎缩。我们应该选择毛较软的小头牙刷,并采用正确的刷牙方式,避免用力横刷。每个牙刷的使用期限不宜超过一个月,过期服役的牙刷会滋生大量致病菌,导致口腔疾病。使用后,要多次用清水冲洗牙刷,甩干刷毛,并将刷头朝上放置于通风处。
误区二:刷牙时间长短无所谓
很多人认为刷牙时间短无所谓,只要每天刷就行。刷牙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牙齿的清洁效果。时间过短无法彻底清洁牙齿,而时间过长则会伤及牙龈。科学的刷牙次数和时间应该遵循“三个三”原则:每天刷3次牙,饭后3分钟刷,每次刷牙3分钟。这样可以全面消除牙菌斑,清洁口腔。
误区三:横向刷牙
横向刷牙法可能会伤害牙组织。专家建议采用不损伤牙齿及牙周组织的竖刷法。具体方法是:将牙刷头放在牙的一侧,刷毛靠着牙龈和牙齿,沿着牙列方向做上下颤动,一般颤动的幅度在0.5厘米左右,然后竖刷清洁牙面。这样不仅可以清洁牙齿,还可以按摩牙龈,保护牙齿和牙周组织。
误区四:直接用自来水刷牙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很多人直接用自来水刷牙。牙齿比较适合的水温是30-36摄氏度,这个温度下牙齿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过冷或过热的刺激会影响牙齿的使用寿命。建议使用接近体温的水来刷牙。
误区五:刷牙时间太短
刷牙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牙菌斑,每次刷牙应不少于2分钟。很多人由于时间紧张或者马虎大意,刷牙时间太短,无法彻底清洁牙齿。为了确保牙齿的健康,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通过以上介绍的一些误区和正确做法的普及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出门在外,有些人为了图方便会选择嚼口香糖代替刷牙,但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保持口腔健康,至少要在24小时内刷牙一次。
那么,如何选择一把优质的牙刷呢?
一把好的牙刷,从外观上看,刷头应该较短较窄,方便深入口腔内部清洁;刷柄要扁而直,适应手掌的握感,使刷牙过程更加舒适;刷面应该是平而齐的,能够更好地接触牙齿表面,达到全面清洁的效果。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板状大头牙刷虽然价格再便宜也不要用。市场上一些板状牙刷的刷头大而宽,刷毛满而密,毛束间距很小。这样的牙刷不仅无法有效清洁牙齿,还会给牙齿和牙龈带来损伤。长时间使用这样的牙刷,可能会导致牙齿出现楔状缺损、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等问题。更严重的是,由于板状牙刷头大无法刷到后牙,口腔后部的食品残渣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糜烂,进而破坏牙齿。虽然牙齿损害的进程比较缓慢,但日积月累,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严重口臭的人来说,正确的刷牙方法尤为重要。想要口气清新,不仅要刷牙,还要学会正确的刷牙方式。在选择牙刷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牙刷,并遵循正确的刷牙方法。更多关于口臭的内容,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咨询口腔专家来了解。
保护口腔健康,从选择一把好的牙刷开始。正确的刷牙方式不仅能让口气清新,还能有效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口腔健康,选择正确的刷牙方式,让牙齿健康有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