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暴利!北京河南同一药品差价20倍!

近期,药价虚高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昂贵的药品价格使得百姓在看病时倍感压力,甚至有人感叹“活得起,病不起”。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同一种药品在不同地区的差价竟然高达20倍。药品市场的暴利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日,在郑州做生意的陈先生因感冒前往当地一家卫生院就医。他仅仅花费了20多元就顺利康复。对此,陈先生表示,如果前往大医院治疗,费用可能会更高。

在这位先生的治疗过程中,有一种名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药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陈先生所购买的这种药物,规格为2ml∶0.3g,价格仅为0.67元。令人惊讶的是,这种药物在北京的采购价高达11元,经过医院加价15%后,售价达到了惊人的12.65元。

针对这一问题,国务院医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造成药价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地推行基本药物采购工作的进程不同。部分地区之所以出现“天价药”,与未能严格执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有关。

河南省作为率先实施新机制的省份,对药品价格进行了严格的管控。据河南省卫生厅官员介绍,该省严格按照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的要求,对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200种河南省增补药物进行集中招标采购。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河南省成功降低了基本药物的价格。

河南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的负责人透露,该省今年正式启动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全国有上千家药品生产企业参与竞争。通过公开竞价、专家评审等程序,产生了一大批中标企业。河南省的药品价格降低幅度令人瞩目,预计全年采购可让患者受益7.44亿元。

在河南,乡镇卫生院和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所使用的大部分药品价格都相对较低。以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为例,中标价格仅比出厂价高几分钱,这一价格在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执行。

河南省还规定专家进入评标现场须经安检,以确保评标过程的公正性。该省明文规定,省对全省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负总责。

河南省通过实施新机制,成功降低了药品价格,让患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这一举措也展示了在管控药品价格、保障民生方面的决心和行动。河南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联席会议是推动全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的核心力量。该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药联办”)肩负着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重任,而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则作为责任主体,负责具体实操,运用采购平台开展基本药物采购工作。他们不仅负责平台的使用和管理,还承担着维护其正常运行的任务。

对于基本药物的采购,河南省采取了以省为单位的单一货源承诺方式。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科学限价、合理竞价和公开议价的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地确定中标药品,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基本药物的虚高价格,减轻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

今年4月,河南省发布了招标公告,并于4月28日公布了《2011年河南省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目录》。为了让投标企业了解相关细则,他们不仅在网上发布信息,还在报纸和电视台刊登招标细则,甚至在省人民会堂召开说明大会。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整个过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

在5月5日召开的河南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招标说明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600多家企业参与了会议。那次会议上,河南省药联办副主任李红星详细介绍了今年的招标原则,即按照国办56号文件要求,对国家和省增补目录药品进行招标,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合理控制药品中标价格。

采用“双信封”招标模式,要求投标企业提交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入围后,将进入商务标书评审阶段,此时价格成为决定因素。这种模式下,一个药品规格在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围内只能由一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标。

以河南为例,当公布1290个品种规格的招标目录后,如山东鲁抗辰欣药业公司等企业开始针对其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产品进行投标。整个投标过程中,河南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投标企业的资质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核。接着是报价环节,所有报价材料都被物理封存,以确保公正性。

评标过程更为严密,全程采用百分制方法综合评价药品质量、企业规模、临床综合疗效和配送情况。其中,质量要素的客观分值占75分,主观分值占25分,以尽量减少人为因素。评价体系还增加了高质量层次药品的评分权重,如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的药品被列入第一质量层次。

对于报价环节,河南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强调,中标药物的价格不得高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基层平均采购价格,也不得高于市场实际销售价格或河南省去年的中标价格。严禁企业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恶意竞争。报价还包含配送费用。

对于独家报价或竞争性不强的药品,河南省会依据规则设定底价。这一过程结合了全国其他已实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省份的中标结果以及河南省自身情况,形成底价来源数据库。在商务标书评标阶段,主要依据价格高低来决定中标企业,确保整个过程的透明和公正。评审结果会网上公示,接受各方评价。

公示与监督:药品招标的阳光之路

随着河南省医药招标采购网的公示,经济技术标书评标要素、入围品种信息以及商务标企业报价结果等信息一览无余,各方监督广泛参与。这一举措,宛如药品招标领域的阳光普照,透明度和公正性大大提高。

招标,只是起点。王雷向我们揭示了后续监管的重要性。无论是乡镇卫生院还是药品生产企业,他们都在河南省药品交易平台上拥有独特的身份标识。招标完成后,医疗卫生机构可凭借自身权限登录平台选择所需药物,企业则按需供货,整个采购交易过程网络化,高效便捷。

阳光普照之下,仍需严格监管。河南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密切注视着医院是否严格执行招标价,是否出现标外采购行为。一旦出现药物短缺,他们便立即协调企业与医院沟通,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需求。对药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的监管也毫不松懈。今年以来,已有38家生产企业因未按要求进行中标药品配送企业委托和确认工作而受到严重警告。

对于因操作失误等原因申请撤标的企业,河南省更是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措施,包括全省通报批评、公开致歉、停止撤标药品的采购和使用,并取消其未来参与河南省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资格。据了解,河南省即将出台的《河南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标后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将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监督管理。

河南省药品交易平台的数据显示,全省基本药物配送到位率已达到9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药需求得到了有效保障。这一切,都离不开严格的招标机制和监管措施。

王雷,这位多年从事药品采购服务工作的专家,深知“双信封”招标制和单品种市场份额的重要性。在新旧招投标办法的对比中,他强调了这些机制是河南基本药物中标价格较低的主要原因。

而在其他省份,情况却不容乐观。北京等9个未严格按照新机制采购或未出台文件的省市,同一种药品的价格高出许多。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为例,出厂价仅为0.6元,在北京中标价却高达11元。这其中,除了药品本身的成本外,更多的是招投标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和推广费。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医药代表们不惜花费巨资打点各个环节,给患者和医院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院长周国平表示,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该院大部分使用了平价药的基本药物,而非高价药的使用量大大减少。这一切得益于严格的招标机制和监管措施。与此医药代表推销药物的频率也大大减少。周国平认为这得益于医院的小规模和好管理。但更重要的是医药代表难以通过潜规则影响医生的决策。现在他们更愿意找药剂科主任帮忙推荐新药而不是直接找医生。这种改变得益于公开透明的招标机制和严格的监管措施。时评作者奚旭初认为基本药物的招标机制大有借鉴之处他认为这个招标机制直接针对生产厂家招标避免了流通环节的乱象同时第三方机构的参与确保了公正性和透明度这些都为降低药价创造了条件。“暴利药可治就看怎么治。”奚旭初强调需要下决心治理药价虚高问题只要下定决心绝对能够抑制药价虚高问题最终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是否愿意采取行动来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