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李必这个人物,相信很多人最近都看了由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国产历史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制作精良,完美还原了盛唐时期的长安城,引发了网络上众多历史爱好者的热议。其中,由易烊千玺饰演的孤傲的李必角色更是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之一。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故事背景设定在天宝三载,这一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据《尔雅》记载,当时的人们并不称之为“年”,而是称之为“载”。李隆基这位明君,决定效仿尧舜的做法,将天宝三年改为“三载”,以体现他的伟大。这一历史背景在剧中也有所体现。
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角色,实际上是以历史上的名臣李泌为原型。虽然剧中李必才二十二岁,但历史上的李泌此时已经年少成名,显迹于达官贵族之中。李泌出身名门望族,家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他本人是吴房令李承休的儿子,自小诗文双绝,还研究过《易象》等玄学书籍,自认为有“王佐之才”,因此颇为自负。
历史上李泌的才华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开元十六年,李隆基下诏召见能言善辩的孩童,其中九岁的员俸凭借出色的口才让玄宗惊讶不已。当被问及是否有与其相匹敌的同龄人时,员俸提到了自己的表弟李泌。于是李隆基立刻召见这位神童,并让他与宰相张说进行了一场关于“方圆动静”的辩论。李泌以棋盘为题,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才华,赢得了张说的赞赏和李隆基的嘉许。李泌的名声也传到了当朝的耳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尊敬。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手持拂尘,头顶道冠,身着青色道袍的装扮也十分符合李泌历史上的形象。因为李泌早慧,自小便对玄学书籍颇有兴趣,经常游历于嵩山、终南山之间,跟随道士寻求传说中的之法。他时常穿着道袍,打扮得像是道士。
如果李泌就此留下神童之名,去求仙学道,那么他可能就不会成为历史上那个“王佐之才”。但时势造英雄,玄宗后期的混乱和两京的沦陷,使得太子不得不在军队中即位称帝。肃宗即位后,身边缺乏人才,便想起了曾经的神童李泌。李泌当时被贬到南方安置,得知肃宗的情况后,冒着巨大风险前去拜见。他的到来为肃宗带来了希望,受到了肃宗的信任和重用。
在收复两京之后,李泌的地位更加显赫,甚至超过了宰相。但他的宠信也引来了其他官员的嫉妒。为了避祸,李泌选择在衡山隐居。肃宗对此十分理解,下诏为他修建房屋,并允许他拿着三品官员的俸禄。他的才华和智慧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必角色以历史上的李泌为原型呈现了一个才华横溢、孤傲自信的形象。通过这部剧我们得以一窥盛唐时期的历史风貌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李泌这位历史名臣的智慧和魅力所在。在历史的洪流中,李泌的生命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当肃宗驾崩,代宗登基后,他对李泌的感激之情犹如滔滔江水。为了答谢李泌早年侍奉玄宗和肃宗的无私奉献,代宗在长安赐予他一座府邸。这位身怀六艺的李泌,因追求长生而一心向道,过着不食肉、不娶妻的清静生活。代宗得知后,亲自下诏希望他能打破戒律,吃肉娶妻,足以看出其深受皇帝的恩宠。
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李泌在连任两朝宰相之位时,元载和常衮两位宰相对他心生不满,认为他抢占了过多的皇恩。于是,他们找了个借口将李泌贬至南方。但李泌并未因此动摇,反而将这片瘴疠丛生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政绩斐然。
历史的脚步不停歇,德宗即位后,李泌终于正式拜相。当时,安史之乱后的藩镇问题日益严重,朱泚等人的造反导致泾原兵变,李怀光也因朝廷的猜忌而叛乱。面对内忧外患,李泌挺身而出,成功阻止了德宗割让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决策,为朝廷避免了吐蕃的侵扰。
李泌虽然只在德宗时期担任宰相,但他无愧于“王佐之才”的美誉。当德宗因太子妃之母摆弄巫蛊而大怒时,他冷静分析局势,成功说服德宗不再废立太子,避免了李唐皇室的宫廷政变和斗争内耗。
贞元五年,李泌因病离世,德宗追赠他为太子太傅。他的一生起起伏伏,多次因他人的妒忌而去官隐居,又因皇帝的信任而重新出山。虽然他多次身居高位,却不迷恋权力,只将其视为为国出力的职责,而非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他淡泊名利,侍奉四朝皇帝,多次力挽狂澜,实现了自己少年时的理想。
这位千古完人,以他的智慧、勇气和忠诚,赢得了历史的赞誉。他的事迹,仿佛一部充满波折的传奇史诗,让人感叹不已。他的智慧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历史的长河。他的忠诚,如同坚固的磐石,支撑着他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他的一生,无愧于“王佐之才”的称号,也无愧于历史赋予他的重任。史家对他的评价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他立功立名,忠心事主,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