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聚焦信任重塑与未来展望
新闻背景:
随着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到来,第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于近日盛大开幕。本次论坛旨在深入食品安全问题,并寻求如何重塑消费者信任的路径。论坛汇集了众多企业代表、行业协会、监管部门、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为食品安全献言献策。
一、责任与企业担当:共同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论坛上,部门代表纷纷强调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责任就是要加强监管。”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农业部将持续加大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的监管力度,着力解决高毒农药、瘦肉精等突出问题,并在基层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介绍了去年全国质检系统对食品安全的监测与打击违法行为的成果。
二、良心产业呼唤诚信经营:企业家的道德担当与社会责任
良心产业为何问题频发?本届论坛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发言人——保定“油条哥”刘洪安。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刘洪安强调:“只要你讲良心,讲诚信,顾客就能看得到,付出就有回报。”食品生产经营中的不诚信是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室主任张云华指出:“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是道德问题。”企业家和食品从业者的道德和信仰是食品安全最基本的保证。
三、科技进步与食品安全:双刃剑的解读与应对之道
科技进步是否成为食品安全隐患的帮凶?论坛上,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深入。一方面,科技进步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一些新技术、新原料的应用也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科学家在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的还需加强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力求提高检测水平和准确性。
四、如何赢得消费者信任:提升监管能力与普及科普知识并重
要赢得消费者信任,既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检测水平,也要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鉴别能力。论坛上,专家建议、企业、媒体等各界应共同努力,广泛传播诚信的生产经营理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共同铸造食品安全诚信的社会基石。
本次论坛聚焦了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为、企业、专家和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让我们共同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消费者信任将得到重塑与提升。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张勇强调,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该大力弘扬、提倡并营造其氛围。正因如此,食品安全宣传周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科技进步带来了食品领域的巨大变革,我们享受美食的也面临着添加剂、转基因等隐忧。食品科技,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给人类带来福祉,也能被一些人利用来制假售劣,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损害。
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监管司司长徐景和指出,对于食品领域的技术创新,我们需要既支持又依法创新。在法制时代,科技发展的价值远非自然释放那么简单,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推进。坚守安全底线至关重要,无论是新原料、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和推广,都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徐景和还强调,为了实现食品安全根本好转,必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升食品产业水平。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食品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则提醒,食品的科学研究与食品生产一样,都是良心行业。科研人员不应该将聪明才智用于开发不安全的食品或制假贩假,这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食品科学工作者有传播正确食品安全信息的责任,让消费者了解哪些食品安全、哪些食品不安全。对于不了解的科学知识或领域,科学家不能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因为这可能引起消费者恐慌和社会不安。
回顾历史,孙中山先生在100多年前就曾在《建国方略》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独领风骚。而今,当我们研究食品安全问题时,全社会都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保持这种独领风骚的地位,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懈奋斗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直至实现目标。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或科学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人们健康和福祉的社会问题。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人类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记者 富子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