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吴菲因对身材不满,决定在南京某美容医院进行腰腹部抽脂手术。手术过程中的穿刺出现问题,导致她经历了惊心动魄的遭遇。吴菲被重新后,完成了手术,但术后她不得不长期卧床。随后被送到专业医院继续治疗,她被确诊为腰椎髓损伤和神经损伤。
四十多天后,吴菲终于出院,此时她的体重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回想起这次手术经历,吴菲心痛不已。原本希望通过手术获得更好的身材,却遭遇了这样的不幸。
在手术过程中,吴菲经历了穿刺不顺利的痛苦。医生进行了多次穿刺才找准位置,这一过程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事后专家鉴定也证实,吴菲的神经损伤与穿刺有关。
术后,吴菲被送到南京某美容医院。医院并没有明确告知她手术过程中发生的情况。经过亲友的催促,吴菲最终被转院治疗。在脑科医院,医生告诉她,她的症状是由腰脊椎损伤和脑脊液泄露引起的,很可能是因为过程中出了问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吴菲和她的家人决定寻求医疗事故鉴定。两次鉴定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南京医学会认为手术不属于医疗事故,而江苏省医学会则认为这是一起四级医疗事故,主要责任在于医疗方。由于两个相反的结论,吴菲向南京市卫生局提交的行政处罚申请也被驳回。
吴菲的遭遇令人痛心。她原本希望通过抽脂手术获得自信,却遭遇了身体的创伤和精神的折磨。在这起事件中,美容医院的态度也令人质疑。对于吴菲的遭遇,我们应该引起深思,关注医疗安全问题,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也要提醒广大市民,在选择美容手术时,要慎重考虑,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经过专家组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美容医院的方式选择是正确的,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穿刺针进针超出标准,导致进入了脊髓腔并造成神经损伤。鉴定书中明确指出,目前存在的左腓神经损伤后果与医疗行为有关。虽然这种情况属于硬膜外的并发症之一,难以完全避免,但医方对此次医疗损害负主要责任,已被认定为四级医疗事故。对此,吴菲的心情终于有所平复。
关于行政处罚的问题却变得复杂起来。吴菲于2011年12月20日向南京市卫生局提出了行政处罚申请。她基于医疗事故等级和美容医院的责任程度,提出了两项请求:一是责令南京某美容医院限期停业整顿,二是责令涉事医师暂停执业活动6个月以上至1年以下。南京市卫生局的回函让吴菲感到失望。由于南京医学会和江苏省医学会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鉴定结论,两份报告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导致法律适用问题变得复杂。美容医院已委托白下区卫生局提请中华医学会进行再次鉴定。卫生局表示将关注第三次鉴定的结果,并综合考虑各次鉴定意见后再行处置。
吴菲表示,她是否起诉将和律师进一步商量。她指出这次不成功的减肥手术给她留下了最大的遗憾,她走路时左腿仍然有些不便。
在两次鉴定中,吴菲和美容医院提交了相同的材料,但为何两家鉴定机构给出的鉴定结论却大相径庭呢?吴菲的代理律师、江苏建康律师事务所的王金宝律师认为这种情况在医疗鉴定中很常见。他提到在医疗鉴定中可能存在行业保护现象和一些人为因素、非常规因素对鉴定结论的影响。他同时指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关键要看是否有事实、法律和诊疗规范等方面的依据。
对于这一案例中出现的两个鉴定结论,江苏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主任蒋士浩认为是“正常情况”。他解释说,由于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时存在不同观点和经验,因此出现不同的鉴定结论是可能的。每个鉴定机构都有自己的专家库,完全不受外界干扰完成鉴定工作。在本案中,蒋士浩指出专家组经过对临床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分析,认定医方存在过失并造成了患者的医疗损害,因此认定构成医疗事故并认定医方对此负主要责任。
南京医学会的专家则表示,究竟哪一份鉴定结论更准确值得商榷。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主任边永前分析说,不同的专家在如何应用法学理论来认定医疗事故时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最终结论不同。他还指出,应当加强入库专家的法学理论培训,规范鉴定组织工作行为,确保鉴定过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这一案例反映了医疗鉴定中的复杂性和挑战。在医疗纠纷中,如何确保鉴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如何理解和接受不同的鉴定结论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的话题。关于某种并发症的,这种并发症属于预见性较强但防范难度较大的并发症类型。虽然它与过程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在判断是否为医疗事故时,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具体情况。对于医疗专业人士而言,当患者表现出异常时,迅速调整方法并在术后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是符合医疗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并不构成违反诊疗规范的过失行为。
这种并发症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并不意味着医疗机构可以轻视其预防和处理工作。医疗机构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防范意识,优化诊疗流程,以降低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即使医疗机构在某些情况下因为违反诊疗规范导致了患者的损伤,我们也不能仅凭此就草率地将其定性为医疗事故。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损伤程度,以及医疗机构的过失程度等因素。
对于患者而言,如果遭遇此类并发症,应该保持冷静,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了解详细情况。在评估损失和医疗机构的过失程度后,如果确实存在医疗事故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要明确四级医疗事故的判断标准,确保不会因为误解或片面之词而做出不准确的判断。
对于这种可预见但难以防范的并发症,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既要理解医疗行业的专业性和风险性,也要关注患者的权益保障。只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构建和谐、互信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