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河内报道,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事于11月15日在河内隆重上演。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召开,此次会议后,包括东盟成员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内的十五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这一历史性协定。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由此诞生。
在线签署仪式上,各国经贸部长相继签署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协定,而十五位国家领导人也见证了这一全球重大自贸协定的签署过程。此刻,无疑标志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此次RCEP领导人会议和签署仪式是在第37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进行的。东盟轮值主席国越南总理阮春福在签署仪式上的致辞中,强调了东盟及其合作伙伴经过八年的谈判和磋商,为经贸合作铺平了道路。他指出,RCEP将推动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使东盟成为共同繁荣的有力伙伴。
RCEP的谈判始于2012年,由东盟十国发起,并邀请了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六个对话伙伴国参与。经过漫长的谈判,除印度外的十五个国家结束了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
时评家指出,RCEP的正式签署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大里程碑,为区域乃至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特别是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严重冲击的情况下,RCEP的签署更显其重要性和及时性。该协定的签署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
中国作为东亚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在RCEP的谈判和签署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RCEP的签署,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东盟发挥主导作用,与各方合作做好RCEP的实施工作,使成果更早惠及地区企业和民众。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对这一历史性的签署进行了深入解读。他强调,RCEP的签署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提振了全球经济信心。这一协定的达成是各成员方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困难,全面完成市场准入谈判,完成法律文本审核工作的结果。
RCEP的签署是东亚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区域乃至世界经济的开放合作迈出了新的步伐。这一协定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往来,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实现地区国家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一项重大的里程碑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据相关介绍,RCEP的15个成员国的总人口、经济体量和贸易总额占据了全球的三分之一,标志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一体化市场。
王受文指出,RCEP协定的签署不仅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里程碑,更是对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坚定支持。这一行动将提振全球经济的信心,展示各成员对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的坚定承诺。它发出了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强烈信号,为全球经济疫后复苏提供了强大的正向预期。
RCEP不仅仅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自贸协定,更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协定。它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市场准入,同时也涉及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是涵盖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
RCEP还是现代化的协定。它采用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来支持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采用新技术推动海关便利化,促进新型跨境物流的兴起。RCEP还采用了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投资准入承诺,大大提高了投资政策的透明度。这一协定还纳入了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章节,明显体现出对数字经济时代的适应性。
值得一提的是,RCEP的高质量特点表现在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原有的“10+1”自贸协定。特别是新增了中日、日韩两对重要国家间的自贸关系,使得区域内自由贸易程度显著提升。据国际智库的预测,到2025年,RCEP有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增长比基线多出10.4%。
RCEP的签署对中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它有助于中国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随着RCEP的签署,中国的自贸伙伴将达到26个,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我国自贸区网络的“含金量”。更重要的是,RCEP的达成将扩大中国出口市场空间,满足国内进口消费需要,为稳外贸、稳外资提供有效支撑。
据了解,RCEP生效需要至少9个成员批准,其中包括至少包括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韩国等至少三个国家。现在协定已经签署,接下来各成员将进行国内法律审批程序,努力推动协定早日生效实施。各国都在加快国内批准程序,争取让RCEP协定尽早惠及各国企业和人民。这一协定的实施将会给全球经贸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一重大事件得到了新华社的重视并进行了详细报道。(据新华社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