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乱“水”渐欲迷人眼 瓶装水乱象纷纭

高端水并非只贵于名,功能水多为市场炒作

瓶装水,从无人知晓到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饮品,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堪称传奇。如今,无论是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饮用天然泉水还是天然矿泉水,都随着民众对自来水水质担忧的加剧而备受追捧。据行业研究机构中研普华提供的数据,近年来中国瓶装水的年消费量呈现惊人的增长趋势。

随着市场的繁荣,问题也随之而来。瓶装水市场上,各种类型的“功能水”层出不穷,如苏打水、磁化水、太空水等。这些概念水纷纷声称添加了特殊物质,能够给人体提供营养,甚至宣称能治疗疑难杂症、预防癌症。但这些基于概念的宣传,无论是从实验角度还是研究角度,都被证实是夸大其词。业内专家早已就此达成共识——“功能水”多属厂家炒作,水质本身并不具备神奇功效。

以苏打水为例,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曾对多个知名品牌进行功能测试,结果证明其降尿酸功效并无科学依据。一位饮用水研究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瓶装水在进入市场前应该经过科学的研究与临床实验,以确定什么样的水适合人体饮用。然而在中国,这样的实验往往被忽视。

尽管2013年实施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标签和说明书中不得标注涉及防治疾病功能的内容,以及虚假、夸大的文字、图形等,但宣传混乱的瓶装水市场并未因此厘清。如娃哈哈集团推出的“富氧水”,宣传其高含量的溶解氧能够补充人体需氧量,但同样引发了业内专家的强烈质疑。

矿物质水曾是中国瓶装水市场的一大热门,康师傅、娃哈哈等企业在这一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所谓的“矿物质水”实际上是在自来水基础上添加食品添加剂制成。相比之下,自然界中的未受污染的水含有更高含量的矿物质。某些企业把原本含有矿物质的水净化后再重新添加矿物质,并以此作为卖点,这种做法显得颇为可笑。

瓶装水市场的繁荣背后,隐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时,应保持警惕,理性选择。而相关部门和企业也应承担起责任,加强监管,确保产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只有这样,瓶装水市场才能健康发展,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赵飞虹,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常务所长,最近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矿物质水的出现像是打了一场“擦边球”,存在众多问题。这一观点的背后,揭示了饮用水市场的复杂性和消费者对健康饮用水的深层次需求。

2014年4月,国家卫计委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征求意见稿》预示了矿物质水可能很快成为历史。这一举措的背景是,矿物质水命名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市场需要一次净化。对此,康师傅等企业在支持行动的也希望能多方征询意见,确保新标准有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其中,矿物质水被看作是“替罪羊”。

清华大学教授王占生,参与了《饮用纯净水水质标准》的制定,他多次提出应删去矿物质水的称呼。他强调,矿物质水因与矿泉水名称相近,容易误导消费者。而纯净水则更为极端,去除水中所有物质,长期饮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他认为,水除了满足生理需求外,还应提供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

在中国,饮用水市场充满了复杂性。由于缺乏明确的标准来指导消费者选择安全的饮用水,只有厂家的宣传作为指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饮用水专家警告说,如果中国人继续不加区分地随意喝水,未来20年内健康状况可能会受到影响。

与此高端水市场正在迅速扩张。尽管业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但高端水通常被理解为高价水。以崂山矿泉水为例,其品牌历史悠久,曾长期是中国唯一的高端瓶装水品牌。如今,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高端水品牌如昆仑山雪山水、五大连池水等纷纷涌现。

这些高端水的宣传卖点通常是优质水源地。例如,昆仑山矿泉水宣称的青藏高原6000米海拔雪山融水,恒大冰泉的长白山3000万年深层矿泉等。在吉林省靖宇县,同样的水源地出产的水,价格却差异巨大。这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高端水到底高在哪里?

对此,赵飞虹表示,“中国人向来有‘便宜没好货’的心理,会过分信任高价产品,觉得高价就代表高质量,其实不然。”以依云为例,虽然在中国被标榜为高端水,但在欧洲只是一个大众品牌。而且依云多次被曝出质量问题。这让人不禁思考,价格高昂的高端水真的就能保证质量吗?

饮用水市场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从矿物质水到高端水,从质量问题到价格战略,都是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无论如何,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是市场的核心。只有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进口不合格食品和化妆品名单中,再次出现了依云的名字。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们对进口商品质量问题的热议。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依云产品国内外价格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在不同市场的定价策略及多元经销渠道。各级经销商往往会大幅度提高成本,广告营销等费用也占据相当一部分开支,最终使得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高达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的四到五倍。并非所有高端水品牌都遵循这一规律。以本土品牌西藏5100冰川水为例,该品牌自2006年成立以来,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为“中国第一高端矿泉水”,市场份额逼近高端水市场领导者依云和巴黎水。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涉足铁路、民航、邮政等垄断行业,使得其能够在维持高价位的同时保持销量。据《南方周末》报道,从2008年至2010年,约两亿高铁和动车乘客喝到了配发的5100矿泉水,这构成了该公司八成以上的收入。而买单者主要是铁道部下属的中铁快运。尽管广东律师庞琨曾申请公开5100矿泉水在火车站内发放的依据,却被铁道部拒绝。另一方面,我国瓶装水的国家标准正在迎来重要变化。目前,我国共有四个专门针对瓶装水的国家标准。而最近的《意见稿》则提出将除天然矿泉水外的所有包装饮用水纳入统一标准。这一变革被外界解读为瓶装水国标即将实现“大一统”。《意见稿》的发布引起了一系列争议。其中,删除了PH值指标和菌落总数最受关注。国内许多瓶装水过分强调水质的“弱碱性”,以PH值来证明水质的好坏。这种说法并无科学依据,PH值对消费者的健康并无直接影响。同样,国际瓶装水行业也未对菌落总数提出明确要求。《意见稿》中关于源水的表述也引发争议。《意见稿》将源水改为“来源于地表、地下或公共系统的水”,增加了地表水一项。有专家认为这只是形式上的合并,内容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尽管有专家对上述《意见稿》持保留意见,认为不同标准的侧重点和要求都有所不同,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但不可否认的是,针对瓶装水行业的国标改革正在路上,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和规范化。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我们期待瓶装水市场能够走向更加健康、规范的发展道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高品质的饮用水。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