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生育晚致“糖妈妈”日益增多 宝宝或成糖尿病“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深圳这座繁华的城市见证了众多女性的独立与成长。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不断推迟以及二胎政策的放开,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妊娠期糖尿病。

在深圳,由于女性普遍生育年龄较晚,加之二胎政策的实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专家指出,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女性在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胎盘组织分泌的激素和因子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为了维持正常的糖代谢水平,身体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一旦分泌跟不上,妊娠期糖尿病便悄然而至。

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提醒广大准妈妈们,妊娠期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调节饮食结构,减少高生糖指数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血糖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如果任其发展,不仅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健康问题,还可能使孩子成为未来糖尿病的“后备军”。

以田女士为例,这位34岁的二胎妈妈最近被诊断出患有妊娠糖尿病。虽然她在怀孕前一直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但怀孕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她的身体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田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广东省“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许多像她一样的妈妈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据福田区妇幼保健医院内分泌专科副主任姚涛介绍,年龄因素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在被筛查出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超过30岁的孕妇占据了绝大多数。而深圳由于女性生育时间晚以及二胎政策的实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高龄孕妇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相关资料显示,高龄孕妇患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比年轻孕妇高出数倍。除此之外,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期体重增长过快、特殊免疫性疾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孕妇也较易患妊娠糖尿病。姚涛提醒准妈妈们,怀孕头3个月体重增长过快容易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因此孕期要注意饮食控制,20周前体重增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宜。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和孕妇都会产生影响。虽然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但可能出现巨大儿、低重儿等问题。新生儿出生时也可能出现低血糖。最大的风险是可能为孩子未来的健康埋下隐患,增加孩子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几率。这主要与胎儿期的不良代谢环境有关。

专家建议准妈妈们要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和监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增长,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自己和胎儿的健康,还可以为孩子的未来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姚涛医生指出,巨大儿并非好事,其患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及高血糖的风险高于标准体重的婴儿。而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所产下的宝宝,更可能成为糖尿病的后备军。这一观点得到了美国隆德大学研究的支持。

该研究揭示了糖尿病预防指导原则需要更新,将妊娠期的“胎儿编程”纳入考虑因素。描述了“糖尿病恶性循环”:母体肥胖和妊娠期糖尿病风险的增加,导致胎儿在子宫内接触到不良环境因素,进而增加其日后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研究显示,患2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早在胎儿发育阶段就已开始。

对于孕妇而言,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对自身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导致早产、难产、流产和妊娠高危症等。分娩时,因胎儿过大可能引发难产,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缺氧等风险。若妊娠期糖尿病未得到及时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很容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且可能难以恢复。

那么,如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呢?姚涛介绍,主要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药物治疗。福田区妇幼保健医院开设了妊娠期糖尿病专科门诊,通过医生监测和管理,教育准妈妈们如何调整饮食、进行恰当的运动以及正确监测血糖。

姚涛强调:“控制血糖的主要方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饮食方面,并非盲目忌口,而是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少吃生糖指数高的食物。学会写监测日记,记录血糖数据、每日饮食及运动量。当数据异常时,结合记录与医生沟通,找出问题所在。

姚涛指出妊娠期糖尿病在认识和治疗上存在误区。例如,许多患者认为一旦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就无法去除,但事实上90%以上的患者在产后血糖会恢复正常。还有患者认为妊娠期糖尿病不能用药,但实际上在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医生指导下的药物治疗是可行的。

姚涛专家指出,药物治疗并非意味着糖尿病病情严重。对于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指数超标的情况通常并不严重,多数在6-8毫摩尔/升之间。当前,国内并未批准口服药物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主要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令人欣慰的是,使用胰岛素并不会产生依赖性,并且在生产后可以根据需要停止使用,对胎儿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接下来,我们谈谈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些常见误区。

误区三:主食和汤都不能吃

妊娠期糖尿病并非意味着要完全控制饮食,尤其是无需盲目遵循网上搜罗的食谱。胎儿的成长需要锌、铁、钙、碘等微量元素和营养,而这些营养主要依赖母亲的饮食摄入。孕妇可以适量食用主食和汤,但需要间隔两个小时再食用。在享用汤时,建议去掉浮油。主食方面,推荐选择低生糖指数的食物,如粗粮、杂粮,避免精细的白米。肉类方面,可以选择精瘦肉和海鱼。多吃香菇、冬菇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菌类食物。对于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最好寻求专业营养师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误区四:怀孕应多坐着和躺着养胎

姚涛提醒,孕妇在三餐后应适当活动。活动可以帮助消耗卡路里,增强胰岛素功能,有助于降低血糖。每餐后的运动时间可以控制在20-30分钟,选择慢走、做家务、逛街等活动方式。

误区五:患妊娠期糖尿病只能剖腹产

姚涛强调,妊娠期糖尿病并非剖腹产的唯一指征。只要血糖控制好,符合顺产条件,仍然可以选择顺产。除非存在其他妊娠高危症状,否则无需因单一血糖指标而选择剖腹产。

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提供的小贴士还包括:注意孕妇食谱,选择适当的主食如燕麦、玉米、黑米等粗粮以及红豆、黄豆等杂粮。肉类推荐红肉如牛肉、羊肉等以及白肉如带鱼、鲳鱼等海鱼。每天可食用1-2个鸡蛋。汤与主食的食用应相隔2小时,并注意去除汤上的油脂。多食用香菇、冬菇等菌类,喝牛奶时最好选择冷柜冰鲜的原味纯牛奶,每天500毫升。水果方面,可以选择青瓜、西红柿等,其他水果的摄入量需控制,并遵循生糖指数的选择。

以上就是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些重要信息和建议,希望对准妈妈们有所帮助。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