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保罗策兰是犹太人吗?关于保罗策兰

亲爱的姑妈,请原谅我没有给您写信。我并非没有理由,而是生活中的重重波折让我无法平静地书写。我是属于闪米特族的犹太人,是的,我们学校正在发生反犹事件,这个话题我能写一本厚重的著作来探讨。今天,我未能上学,因为昨天在冰上跌倒,我过于自信地承受了背部的伤痛。

这是我在一九三四年一月写下的心声,那时的我年仅十三岁,刚刚经历了犹太教的。你刚移居到巴勒斯坦的消息,让我倍感亲切。这是我留下的最早的文字记录,是我生命中的一段珍贵的记忆。我的笔名叫保尔·策兰。

回顾我的出生年份,那是一九二零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我在罗马尼亚的切尔诺维兹降生。那时的环境复杂多变,语言混杂,有乌克兰语、罗马尼亚语、德语、斯瓦比亚语和意第绪语。镇上的十万人中有一半是犹太人,他们把这个地方称为“小维也纳”。

德语是我的母语,我的母亲热爱德国文学,她强调我们要讲标准德语,以区别于当地的方言。我曾经在家只讲标准德语,方言对我来说如同陌生的领域。我父亲曾经是一名士兵,受过伤,他信奉并对犹太复国主义充满热情。在我六岁的时候,我从德语小学转到希伯莱语小学,后来又进入国立小学,但家里一直为我请来老师教授希伯莱语。父亲在我诗中的缺席,反映了我们之间的某种距离。

在之后,我逐渐远离了犹太复兴运动。当收音机的声音中充斥着叫嚣时,我加入了一个以犹太人为主的反法西斯青年组织,并在油印刊物《红色学生》上发表文章。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我为共和派募捐并参加了示威游行。尽管后来我放弃了共产主义,但对社会主义无主义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

我热爱文学,读过的作品涵盖了从古典到现代的各种风格。我对歌德的热爱如同火焰般炽热,海涅、席勒、荷尔德林的作品也深深吸引着我。我还记得我们两人躺在树荫下,我背诵里尔克的诗给他听。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我在精神上紧密相连。

年轻时的我英俊潇洒,身材修长,黑发黑眸,有着诗人的气质。我性格沉默而温和,嗓音悦耳动听。虽然有时幽默犀利尖刻,但我始终保持着和蔼可亲的态度。朋友们都称赞我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诗人。然而在我内心深处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伤痛和困惑。面对欧洲犹太人所面临的困境和无情的迫害我深感愤怒和无助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在我成长的岁月里经历了无数次的变故和变故背后的痛苦挣扎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坚韧。当我回顾那个时刻时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烟痕来自明天这是欧洲犹太人生活终结的开始也是我人生旅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使我更加坚定了追求自由和正义的信念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和挑战我都会坚持前行用文字记录下历史的烙印和内心的呐喊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故事和心声。父母被送往集中营后,策兰的人生被推向了深渊。他被迫远离家乡,进入劳改营,离家四百公里之遥,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在这艰难的时刻,他依然坚持给家人写信,传递内心的情感。他在给蕾克娜的信中深情地写道:“你写信让我不要绝望。不,茹丝,我不绝望。但我母亲让我很痛苦。她最近病得很重,她的离去让我心痛不已。也许我们再也没有机会道别,那将是永别。”他甚至在另一封信中坚定地说:“尽管我目睹了自己的生活变得如此艰难,但我仍然相信最终会走上正直忠诚的人性之路。我将一如既往地追寻。”

策兰的诗歌才华在艰难岁月中得以绽放。他的代表作“死亡赋格”,写于1944年春,这部作品使他名声大噪。他的朋友们还记得,那天早上在大教堂的铁栏杆旁,策兰充满激情地为他们朗诵了这首诗。后来他在诗稿上标注“布达佩斯,1945年”,暗示这首诗初稿可能在家乡完成,最终在1945年移居布加勒斯特时完善。

1947年5月,“死亡赋格”以罗马尼亚文的形式发表在刊物《代》上。罗马尼亚文译者索罗蒙写道:“我们发表这篇译文的原作,是因为它基于一个残酷的事实。在像鲁比林这样的‘死亡营’里,当其他人忙着挖掘坟墓时,一群即将赴死的人却被迫唱起怀旧的歌曲。”这首诗是策兰第一首公开发表的诗作,也是他以保尔·策兰这个名字第一次写下自己的作品。

策兰对于诗歌有着独特的理解。他认为,诗歌应该揭示现实之上的“第二现实”,这种现实超越日常所见,但又深入现实的本质。他曾表示,只有深入事物核心的目光才能真正捕捉到诗意。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人生、爱情、死亡以及战争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充满苦难和痛苦的时代,他的诗歌成为许多人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