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金鼎轩餐厅推出了一项新服务,引起了广泛关注。除了常规的体温检测和酒精消毒措施外,顾客们发现餐厅引导他们斜对角入座,并为每位顾客提供一双公筷。这并非孤例,疫情期间,为了阻断餐桌上的疾病传播路径,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开始倡导餐饮企业推行分餐制和双筷制,以培养市民的健康饮食习惯。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和市文明办等单位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使用公筷公勺,共同建设健康上海。同样,广州市文明办等单位也在积极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以推进文明餐桌建设。而北京也在《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中增加了用餐实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的内容。
这一倡议的提出并非偶然。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杨柳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培养健康饮食习惯,阻断餐桌上的疾病传染路径!共创中华餐桌文明,实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这是我们向海内外发出的倡议。”随着新冠肺炎病例的公布,人们发现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的病例不少,传统中餐的共餐、合餐方式使得多种细菌和病毒在就餐者之间传播,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疫情的发生使得推广分餐制、公筷制等“三制”显得尤为重要。
杨柳解释道,“当前正是推广‘三制’的历史性机遇。”疫情让消费者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改变了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许多餐饮企业反映,消费者非常认可和支持这一倡议。为了落实这一倡议,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共同起草了《中餐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服务规范》团体标准。
除了的认可与响应,不少餐饮企业也积极加入到这一倡议中。近300家行业组织和企业积极响应,更多的企业则通过宣传、提升服务规范主动实施“三制”,借此机会提升管理质量,扩大品牌效应。这一倡议的实施不仅是为了应对疫情,更是为了培养国人健康的饮食习惯,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分餐制和公筷制并非西方的“舶来品”,而是中华饮食文化原有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宋代之前一直是分餐进食的方式。”杨柳介绍道。随着历史的演变,围桌合食逐渐取代分餐制,但在上层社会,尤其是宫廷礼食场合,分餐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了清末。
如今,推广分餐制和公筷制仍然面临一些困难。需要在历史与文化中找寻恰当的切入点,让这一健康饮食习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认可。而这一倡议的落地生根,不仅有助于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饮食文化的变迁总是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回溯到1910年,东北鼠疫的肆虐催生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公筷进食方式,这一变革由伍连德医生在清委任下引领。这一新颖的分餐方式在之后的岁月里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直到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分餐制与双筷制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尽管行业协会和公益组织大力倡导这两种饮食方式,但由于社会认知度不足和合餐习惯的根深蒂固,其推广之路并不顺畅。
如今,倡导分餐制、公筷制和双筷制的“三制”的最大挑战,既来自于消费者的习惯,也来自于对企业制度和服务标准的高要求。对此,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从家庭和餐厅两大场景入手,展开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他们不仅致力于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推广“三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还通过制定服务规范来引导餐饮企业提升服务质量。
受新冠疫情影响,餐饮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的销售额较2019年同期出现了显著下滑。为了促进消费,助力餐饮业回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在此背景下,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充分发挥了其职能作用,在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杨柳表示,除了发布倡议书和服务规范,该联合会还围绕培养健康饮食习惯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他们积极向国家部委汇报并提出建议,希望将文明用餐和“三制”纳入国家政策。通过媒体和海内外会员等渠道加强宣传推广,努力形成社会共识。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还向相关部委反映行业发展情况,提出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和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建议。他们引导会员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中餐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杨柳强调,世界各地的餐饮业行业组织也应携手合作,共同承担时代责任,推广规范标准,加强社会宣传,从个人做起推动饮食习惯的变革。
这场变革之路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只有凝聚行业力量,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才能推动饮食文化的不断进步,助力餐饮行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