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肾病患者的铝中毒之谜
对于正在进行常规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铝中毒成为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导致这些患者容易发生铝中毒的原因众多,且其发病机制也相当复杂。
透析液中铝含量过高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当透析液中的铝含量接近50μg/L时,铝相关性骨病的发病率会显著上升。专家建议将透析液中的铝含量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至少低于10μg/L,甚至最好低于5μg/L。使用反渗水作为透析液可以有效降低铝中毒的风险。
除此之外,胃肠补液中含有过多的铝,如白蛋白等,也是铝中毒的一个途径。口服含铝制剂,如氢氧化铝,在慢性肾衰竭的情况下,吸收的铝会在体内积累,导致铝中毒。一些日常食物和饮品,如用铝制品煮水、含铝调味料的食物以及橙汁等,也可能导致铝摄入过多。
缺铁也是导致铝中毒风险增加的一个因素。铝和铁在肠道吸收、血清转移和细胞摄入方面有共同通道,因此铁的储存会影响铝的动力学。足够的铁储存似乎可以保护患者免受铝中毒的影响。
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一些个体因素也可能影响铝的毒性敏感性。例如,骨重塑和(或)甲状旁腺素较低的患者,以及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二羟胆化醇治疗后的患者,双侧肾切除术后的人群等,都可能对铝的毒性更为敏感。
当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受损时,铝的排泄受阻,导致体内铝的储存加重。这些患者体内的铝含量可能是正常人的20倍。铝主要沉积在骨钙化骨的边缘,导致骨软化。这种骨软化与铝的沉积程度密切相关。再生障碍性骨病可能是由铝引起的骨软化的前奏。甲状旁腺激素在维持正常的骨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其水平过低或受到抑制,可能导致铝在钙化骨的边缘积累,从而干扰骨的矿化过程。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铝中毒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问题,涉及到透析液、食物摄入、体内生理平衡以及个体因素等多个方面。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铝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