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宗末年至初年,唐朝经历了一场由将领背叛引发的战争,即安史之乱。这场战争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历时约八年。虽然安禄山在公元757年被杀,但叛乱并未立即平息。一方面,安庆绪等人继续叛乱;另一方面,唐朝对节度使的不信任也导致了战争持续了八年。
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以惊人的速度由河北范阳打到东都洛阳,并成功攻占长安城。这无疑是他势力达到顶峰的体现。好景不长,安禄山在短短时间内就被安庆绪所杀。随后,安庆绪自立为帝,但不久被迫退出洛阳,逃亡邺城。随着唐玄宗退位,唐朝大权得以掌握。唐肃宗重用郭子仪等将领,成功地消灭了部分叛军。
面对唐朝大军的进攻,安庆绪撤出洛阳。唐肃宗派遣九位节度使率领步兵二十万进攻安庆绪盘踞的相州。安庆绪最终被部将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返回范阳,称“大燕”。他继续领导叛军与唐军作战,但实力逐渐被削弱。
唐肃宗对于郭子仪、李光弼等节度使的猜疑,导致唐军在部分战役中失利。唐肃宗派遣鱼朝恩进行指挥,但由于信任问题,唐军在部分战役中遭遇大败,军事要地落入史思明之手。如果唐肃宗能充分信任这些节度使,放手让他们去消灭叛军,安史之乱或许能提前结束。
随着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与部将的,唐朝军队在宝应元年开始反攻。借助回纥兵之助,唐朝军队攻破史朝义的首都洛阳。史朝义北逃至莫州,后众叛亲离。公元763年,史朝义的主要将领叛去,他在绝望中自杀。至此,唐朝终于结束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藩镇林立的格局难以改变。这些藩镇在唐朝后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成为唐朝最终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唐朝的兴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一历史事件,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