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天气已不再仅仅是影响健康和心情那么简单。近期的科学研究揭示,恶劣天气可能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新杀手。《国际生物气象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报告指出,恶劣天气不仅令人沮丧和抑郁,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天气与我们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这一点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的彭应登研究员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提到,气压、气温、湿度、光照等天气因素,以及空气中的含氧量、负离子、颗粒物等,都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在天气不佳的情况下,身体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在医学领域被称为“气象综合征”。尤其是有10%的人群对环境变化特别敏感,主要包括老年人、儿童、病人、体质较弱者和残障人士。除了众所周知的雾霾伤害,高温、寒冷等天气也对健康构成威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温天气的影响。在我国,高温天气可分为干热、闷热和湿热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带来的健康隐患各不相同。湖北省中医院风湿内科主任杨德才告诉《生命时报》,高温天气可能导致心衰的发生率增加一倍,心脏病的死亡率也随之上升。美国伯克利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高温天气与暴力犯罪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德国犯罪学家也指出,气温上升会使人们情绪更易于烦躁和激动,导致犯罪率上升,特别是性犯罪。
雷电天气也不容忽视。每年5至9月是雷电高发季节,雷电不仅可能致命,还会诱发多种疾病。研究发现,雷雨天气的温度和湿度适合真菌、霉菌等过敏原的繁殖和生长,加上气压较低,空气中漂浮的过敏原浓度升高,容易诱发哮喘病。专家建议在雷电天气时,人们应减少外出,避免被雷击,并注意保持平静的心态。
南方绵长的雨季也会引发多种问题。杨德才说,中医理论认为湿气黏滞、湿邪困扰,阴雨天空气湿度大,会加重风湿病人的病情。对原本患有骨关节炎症、软组织损伤、缺钙或疲劳过度的人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大雨过后,湿疹、脚癣等皮肤疾病也会增多。潮湿闷热的天气还会影响人们的情绪,使人变得烦躁、紧张,影响睡眠质量。
针对以上各种情况,专家们给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例如,在高温天气下,人们可以选择穿着凉爽的丝绸衣服(北方)或较薄的纯棉衣物(南方),并选择添加了排汗、速干纤维的衣服。浅色系的宽松半袖、七分袖都是不错的选择。外出时,应携带太阳伞和水。在雷电天气时,减少外出并避免使用手机,保持心态平静。阴雨天气时,应注意保暖并多开窗让空气对流。
天气的变化已不再只是影响我们的心情那么简单,而是成为我们健康的隐形杀手。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天气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秋风起,秋燥袭人
秋风送走了夏季的炎热,却也让空气中的水分悄然离去。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许多人开始感受到皮肤干燥、鼻子出血等秋燥带来的不适。这种由气候引起的身体干燥现象,在中医中被称为“秋燥症”。除了皮肤的不适,秋燥还可能引发心烦、便秘等问题,即使饮水也难解其燥。
应对秋燥,润燥为先
对付这种由气候引起的疾病,除了多休息、合理饮食外,还需注意情绪疏导和及时补水。秋季饮食应以养阴润燥为主,鲜藕、荸荠、胡萝卜等蔬果都有此功效。多喝温开水、菜汤、豆浆、牛奶等饮品也有助于缓解秋燥。应尽量避免食用生葱、生蒜、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若室内过于干燥,有条件的话可购买带有净化功能的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雾霾之下,防护并重
雾霾对身体的伤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灰霾中的有害物质会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破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呼吸系统受到的影响最大。钟南山院士指出,雾霾还会使空气中病菌的活性增强,细颗粒物会携带细菌、病毒进入呼吸系统深处,增加感染风险。雾霾还会对心脏健康造成影响。
为了防范雾霾的伤害,除了雾霾严重时减少户外活动,还可以采取通风换气的方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养绿植、使用空气净化器也是有效的防护措施。
寒冬来袭,呼吸道脆弱
冬季的寒冷和干燥使呼吸道疾病易于发生。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周荣斌表示,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在冬季会增加。冬季干燥还会增加皮肤病风险。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季更加难熬,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还容易诱发风湿病。研究发现,季节性情绪失调症在冬季也较为常见。
为了抵御寒冷侵袭,除了被动防御,如保暖、穿棉背心、用热水泡脚等,还可以多晒太阳、做体操来驱寒。杨德才提醒,外出回来后,可以喝一碗红糖姜水帮助抵御严寒。
生活中还有许多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值得我们关注,让我们共同呵护自己的身体,迎接每一个季节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