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康师傅买断4万销售点 终端拦截统一方便面市场

康师傅的渠道买断策略:重塑销售格局的战术手段

近日,统一食品公司市场部人士透露,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调整了竞争策略,将重心从产品竞争转向销售竞争。据称,康师傅在私人超市、杂货店等渠道实施了买断经营,导致统一食品在全国范围内损失了大量销售点。

这一战略调整,对于统一食品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据统一食品东北地区的一个区域经理透露,他们旗下的业务员在维护与客户关系时频频遭遇闭门羹。在向这些网点铺货时,产品也被拒收。经过一番调查,统一食品发现这些网点均被康师傅买断。

康师傅在买断经营上的策略具体表现为,大幅抬高了销售终端货架的使用费,并要求这些网点不得再售卖竞争对手的产品。据统一食品透露,康师傅与这些小超市、杂货店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要求除指定的辛拉面外,货架上的方便面商品只能陈列康师傅品牌。

对于统一的指责,康师傅方面回应称,这些渠道经营者是基于商品流转、资金调度等自身考量,自然选择了与康师傅合作。行业专家高剑锋对此表示认同,认为这是快速消费品行业中的常规操作,并不仅是方便面市场,其他如饮料、乳业、酒等行业也存在这一情况。

买断经营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一种重要模式,属于渠道运作中的终端拦截或终端制胜策略。高剑锋指出,康师傅这么做并非毫无理由。面对统一的老坛酸菜牛肉面的市场火热,康师傅需要在部分方便面产品上打出翻身仗。特别是在三、四级市场,渠道的铺货、陈列往往能左右消费行为。

据了解,康师傅的买断经营策略确实效果显著。在统一食品公司的老坛酸菜牛肉面推广过程中,这一品牌迅速成长,成为仅次于红烧牛肉的第二大方便面口味。面对市场的这一变化,康师傅等厂商也开始推出自己的酸菜面。为了挽回在细分市场的劣势,康师傅采取了买断销售渠道的策略。

高剑锋也指出,这种策略的使用是超常规的,不可能长期持续。康师傅的投入一定是短期的、临时的,目的是为了占据市场份额。在终端进行超常规投入后,康师傅能够暂时垄断行为,使得终端囤货康师傅的产品。但一旦消化结束,很多资源可能已被占用。

买断经营之所以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屡试不爽,主要原因在于私人超市、杂货店等小本经营者很在乎厂家开出的上架费等价码。传统渠道上的这些经营者往往规模较小,对于价码的敏感度较高。这种方法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包括乳业、饮料、洗发水、洗衣粉等行业都曾经采用过类似手段。

在一线城市,产品和品牌是影响销售的主要因素,但在三、四级市场及以下的区域,渠道的铺货、陈列往往能左右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康师傅的渠道买断策略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带来显著的效果,但长期来看,其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弱势品牌的逆袭之路常常从渠道策略开始着手。通过买断经营的方式赶超强大对手,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而对于统一食品而言,面对康师傅的强势竞争压力,他们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应对策略——爆料。

在这个已经由康师傅和统一两强争霸的国内方便面市场,高剑锋指出,爆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统一通过揭露某些事实,施加舆论压力,让整个社会、让舆论去关注这件事情,从而遏制康师傅的进一步行动。这就像一场围棋比赛,除了正面较量,还要巧妙运用策略,把握时机给予对手压力。

高剑锋进一步表示,统一也在密切关注那些已经被康师傅忽略的网点终端。在一些地区,康师傅的产品销售并不顺畅,统一看到了夺回终端的机会。他们会运用各种手段,如促销活动、渠道政策等,来重新夺回市场份额。

近年来,康师傅和统一的一线业务员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为了争夺终端货架、甚至卖场宣传页的摆放位置,这些业务员不惜大打出手。而现在,康师傅开始采用渠道买断的方式来竞争,看似更加文明。这种手段是否违规呢?

高剑锋认为,是否违法、是否触及垄断,关键在于发起市场行为的企业。如果是一个市场份额很高的企业,利用自身市场优势地位对竞争对手构成不公平竞争,进而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涉及垄断。统一和康师傅之间的竞争是否违规,要看具体的情况和双方的市场地位。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无论是统一还是康师傅,都在寻找能够压制对手、提升自身市场份额的策略。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样的竞争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优惠。我们期待在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能够出现更多的策略和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满足。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