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用药原则
老年人的病情多变且复杂,用药需极为谨慎。由于生理衰老和病理变化的影响,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有些疾病并不适合用药治疗,更不应滥用。据统计,住院老年患者中,有高达20%-30%患有医源性或药源性疾病。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力求少而精。
除了掌握用药指征,选择适当的药物外,给予最佳剂量也是关键。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多有下降或多器官疾病,因此药物使用应因人而异,一般应从“最小剂量”开始。对急性患者,初始剂量可能稍大,但病情稳定后应及时减少或停药。
掌握用药的最佳时间同样重要。不同药物有其特定的吸收和作用时间,遵循这一规律能事半功倍。例如:
空腹(清晨):如强心药,使药物迅速进入肠道吸收,保持高血浓度。盐泻药,服用后多喝水,使药物迅速进入肠道,4-6小时后腹泻。
饭前(饭前30分钟):如助消化剂、苦药、收敛药等,使药物迅速分解起作用。胃壁保护和抗酸药物,让药物充分作用于胃壁,发挥抗酸作用。胃肠道解痉止痛药、止吐药等,快速吸收药物,发挥作用。利胆药物、肠道抗感染药物、肠溶片或丸剂等也宜饭前服用,以便更好地吸收。
饭后(饭后15-30分钟):刺激性药物和维生素等可以在饭后服用,减少对胃的刺激,利于吸收。
睡前5-30分钟:如泻药、催眠药、驱虫剂等,确保夜间空腹减少胃酶和胃酸的活性。
二、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1. 专人管理:为避免老年人因健忘而错误服药,可将其药物根据早、中、晚的不同服药时间分成几包。
2. 了解病史:使用药品前必须了解老年人的过敏史和其他疾病史。
3.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病情,及时停药或减量,防止药物积累中毒。
4. 使用新药需谨慎: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病,治疗效果不佳时不要轻易求医或相信广告。
5. 不要滥用补品:健康的老年人无需服用补品,注意饮食营养、科学安排生活、调整心理和情绪即可。
6. 避免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头晕、脑胀、步态不稳等副作用,损害肝肾功能。
在使用滋补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严格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不缺不补、不虚不补。
2. 遵循中医季节性用药的原则,即“春暖平补”、“夏暑清补”等。
3. 不要过量使用滋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