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呼吸律动中,呼吸道与肺部犹如守护者,默默承担着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任务。当它们遭遇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时,气道黏膜便会启动防御机制,分泌痰液以抗击入侵者。这时,咳嗽便成为身体应对疾病的重要反应,通过咳嗽的力量,我们可以将下呼吸道的痰排出,减轻病原对呼吸道的伤害。咳嗽在某种程度上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
随着秋天的脚步临近,咳嗽这个老朋友似乎又找上门来。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止咳药,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是否随便选择一种就可以应对呢?答案绝非如此简单。
当我们遭遇咳嗽的困扰时,如何对症选药呢?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咳嗽类型。观察咳嗽时是否有痰、咳痰的颜色、是否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例如,如果咳痰稀白或有泡沫、喉痒,这多属于寒证,需要选择解表散寒的止咳药;而咳黄痰则多属热证,需要清热化痰的止咳药。早晨咳嗽痰多则可能是痰湿咳嗽,需要化痰止咳药。干咳久咳则可以考虑使用镇咳药。
在选择中成药治疗咳嗽时,我们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要避免不辨证选药的误区。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止咳药也有寒、热、湿、凉之分。不辨证选用,效果必然不佳。例如,蛇胆川贝液偏寒,风寒咳嗽者就不宜使用。
避免肆意加大剂量。许多人认为中成药药效缓慢,需加大剂量才有效。但其实,有些止咳药中含有镇静剂,服用时有严格的剂量限制。
还要注意冲服方式。大多数中成药应以温开水送服,沸水冲服不仅不利于药效发展,还可能使部分药物成分丧失。
要注意药物使用期限。中药本身时间长了会变质或药效丧失,而且中成药的包装也有期限。
服用止咳药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对证选药;儿童、年老体弱者、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那么,中药和西药能否同时服用呢?除药物配伍中无禁忌的中西药合用的成药外,中西药最好不要同时服用。因为中西药同用可能会增加毒性或降低药效。如含麻黄的止咳药与某些药物同用可能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即使中西药同用也应在服用时间上相隔半小时以上。
咳嗽是身体应对疾病的重要反应,在选择止咳药时我们应谨慎对待、理性选择、正确使用,让身体得到最佳的护理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