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精神压力、过度疲劳、情绪不稳等状况出现时,大脑皮质功能可能发生紊乱,导致无法有效管制胃酸分泌的神经,进而促使胃酸过度分泌。饮食不当,如过甜、过咸、过辣、过酸、过冷、过烫的食物,都可能刺激胃酸增加分泌。一些含淀粉、糖、酸等成分的粗粮、红薯、马铃薯等,也会刺激胃部产生大量胃酸。这类食物若不易消化,剩余的糖分在胃肠道内发酵,也会诱发泛酸。除此之外,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利血平、保泰松等,也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对于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胃泛酸情况,虽然大多数人可能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烧心”感觉,无须过多关注,但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演变为医学上所称的胃食管回流病。尽管这种疾病可治愈,但患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鉴别,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如饭后上腹部饱胀、疼痛及舌苔情况来初步判断,但要确定诊断及病变程度,必须进行胃镜及活组织检查,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溃疡病、胃癌、慢性肝病及慢性胆囊病等。诊断过程中还需参考慢性胃炎的悉尼分类法,对病因、病变部位、组织形态等进行详细诊断并分级。
在鉴别诊断方面,慢性胃炎的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需与胃癌相鉴别;与消化性溃疡的鉴别则依赖于其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的特点;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也易误诊为慢性胃炎,但胃镜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可确诊。
胃炎的病因主要包括自身免疫、环境等因素,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致病因子。长期慢性刺激如饮酒吸烟、滥用药物、刺激性食物等也是胃炎的重要原因。
对于胃炎患者的日常护理,应注意适当的休息和锻炼,保持生活规律。精神愉快和乐观也是关键,避免精神抑郁或紧张。自我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能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能力,并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