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新生儿栗粒疹怎么办?

亲爱的家长们,你是否发现新生的小宝宝面颊和鼻子上出现了一些小白点?这可能是粟粒疹,一种常见且不必过于担忧的皮肤问题。据统计,大约4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这种皮肤状况。当宝宝出现粟粒疹时,要根据其症状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粟粒疹,又称为新生儿痤疮,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周就开始出现,好发于面部。这是因为新生儿的皮脂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导致皮脂分泌过多,在局部堆积。当这些小疙瘩的表皮逐渐掉落时,症状就会逐渐好转。

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四种常见的粟粒疹类型及其护理和治疗方法:

1. 晶形粟粒疹:也称为白痱,是一种透明的水疱,大小如针头,容易破损且周围无红晕。宝宝通常没有自觉症状,1-2天后可自行吸收。家长只需做好皮肤卫生护理,无需特殊治疗。

2. 红色粟粒疹:也叫红痱,主要出现在新生儿的腋窝、肘窝、额部和躯干等部位。成批出现,表现为密集排列的丘疱疹和丘疹,周围有红晕,可能伴随刺痒和灼热感。治疗时除了保持皮肤卫生,还要注意保持皮肤透气干燥。当宝宝感到瘙痒时,可以用温水轻轻擦拭缓解。

3. 脓疱性粟粒疹:通常是红痱加重后发展而来,好发于新生儿的头颈部和皮肤褶皱处。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密集的丘疹,顶端有脓疱。出现这种粟粒疹时,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药物治疗,以防止感染加重。

4. 深部粟粒疹:表现为皮肤某处出现与汗毛孔一致的密集非炎性丘疹。在宝宝出汗时,皮损程度会增大,好发于躯干和颈部。治疗这种粟粒疹时,要保持宝宝皮肤干燥、透气,避免出汗。

新生儿粟粒疹大多可以自行痊愈,但家长在宝宝出现粟粒疹期间还是要做好皮肤护理措施。尤其在宝宝出现脓疱性粟粒疹时,更要注重保持皮肤卫生清洁,让宝宝穿着舒适、透气、宽松的衣物,以防继发感染。遇到这种情况,请家长们保持冷静,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治疗,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