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5个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一场关于我国眼健康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于国家卫健委举行。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严峻,总体近视率高达53.6%,其中年龄越小的孩子近视比例相对较低,但随着年龄增长,近视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率更是高达71.6%和81.0%,这一现象已经成为我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爱眼日的宣传主题也充分反映了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如“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和“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儿童视力健康问题的紧迫性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面对严峻的数据,我们必须认识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紧迫性。尽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手段,但我们必须从预防做起,摒弃“重治轻防”的观念。专家们普遍认为,环境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因素。对青少年来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更是显著。课业压力、电子设备过度使用、户外运动不足等都可能加剧近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研究表明只要户外时间足够多,近视发病率就会降低。现实中预防青少年近视的措施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舍不得让孩子把时间花在户外。
教育部等八部门共同制定的防控方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30年,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率分别下降到38%、60%和70%以下。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减轻学业负担方面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我们必须矫正教育的“短视”,减轻不合理的学业压力,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预防青少年近视不仅是家长和学校的问题,更是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和努力的问题。我们需要行动起来,为孩子们的未来做出贡献。(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