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减重,从生活细节开始

考验你减肥成果的时刻来临,轻薄的衣服让你无处藏身,身材的轮廓逐渐显现。你的小肚子又隐约可见,胃部似乎又悄然凸起。就像长城并非一日建成,赘肉的积累也并非一朝一夕,保持苗条身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从细节出发,改变饮食习惯和行为。

真正的饥饿感来袭时,首先要分辨是“真饿”还是“假饿”。真正的饥饿感是逐渐形成的,通常在一顿饭后三小时以上,例如肚子开始“咕噜咕噜”叫。可以尝试喝水来缓解饥饿感。而情感上的饥饿感则是突如其来的,不定时发作。例如突然想吃冰淇淋、巧克力的念头,即使喝了一整杯水或吃了一堆东西后仍然存在。为了应对这种情感上的饥饿,可以尝试不要随意摆放零食,因为想吃零食多半不是因为饿,而是想到一种情境,例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

许多人用“吃”来对抗压力,心情郁闷时就会大吃特吃,之后又会后悔。可以准备一些高纤维、水果等替代性食物,或者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实在想吃的时候,就浅尝即止。多培养其他兴趣爱好来缓解情绪,比如运动、养宠物、种花,或者找人倾诉烦恼。

如果不幸在用餐时间之前感到饥饿,有哪些应对策略呢?如果真的想吃,可以尝试吃一些纤维质食物,如苹果、番茄等水果。刷牙改变口腔味道,也能帮助降低食欲。嚼口香糖也能暂时满足口腔的需求。设定一个“饥饿量表”也是个好办法,以1-10判断饥饿程度,依照量表进食。6-7是最佳进食指标,进食的份量约7-8分饱。

降低食物的可见度也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心理学家沙其特发现,食物越是不方便取得,人们就越会少吃。购买大包装食物时,建议拆开分装成若干小包装,每次只吃固定的分量。避免在饥饿时去超市或大卖场购物,而是吃饱以后再去,并预先写好购物清单。

吃自助餐时也是一个挑战。营养专家提醒,“用你的胃吃,而不是用眼睛吃”,吃的速度放慢一点,不要全部吃光。记住一个简单原则:吃多少,才拿多少。最好在吃之前,盘子里的东西比你想吃的数量少20%。避免在吃东西时分心,如玩电脑、看电视、看报纸等。坐在餐桌旁,专注于食物,才能充分体会吃的感觉和过程。

定时定量的三餐也是保持身材的关键。可以维持身体荷尔蒙浓度的稳定,避免精神不济或情绪不稳。进餐顺序也很重要,先喝汤,再吃青菜、饭、肉。选择肉类食物的优先顺序为鱼、鸡鸭、猪牛羊。烹煮方式依序为清蒸、水煮、炖、卤、烧烤,尽量不吃油炸。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占全天总需求的30%以上。一夜酣睡后,人体储备的能量已被大量消耗,激素分泌进入低谷,大脑急需补充营养。早餐的质量直接影响一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应该包括碳水化合物丰富的谷类食物、提供蛋白质的肉类、禽蛋类食物、提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奶、奶制品、豆制品。低热能、营养均衡的早餐是保持健康身材的重要一环。在生活的快节奏中,我们常常面临种种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在追求健康与美丽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难题。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美国康宝莱营养咨询委员会顾问纪立农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他将其精髓归纳为“三杯水”,让我们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更加从容。

早晨的第一杯“膳食纤维水”,是我们一天健康的开始。起床后,我们的身体处于一种生理性缺水状态,这时候,一杯250毫升的暖开水无疑是最佳的补给。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膳食纤维粉,更能帮助肠胃畅通,让新的一天充满活力。膳食纤维的来源主要是蔬果,它不仅能平衡肠道正常菌群,维持消化系统和肠道健康,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减重和排毒。

接下来是营养奶昔的时间。一杯富含营养蛋白和各种矿物质的营养奶昔,不仅能帮助我们在减重的过程中保持精力充沛,还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为自己准备丰富的早餐,加入蛋白粉的豆浆、牛奶和喜欢的水果或果仁一起搅拌,几分钟就能调制出一杯营养奶昔早餐,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享受到健康的美味。

一杯草本茶饮,为我们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红茶和绿茶的提取物中的茶多酚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帮助我们促进新陈代谢,燃烧脂肪,让我们在工作的间隙也能保持精力充沛。

纪教授还强调了减重过程中的心理调适。目标越具体越好,正面的强化思考和不苛责自己,是减重成功的关键。比如,当我们心中清晰地看到“年底要拍婚纱照”的目标时,成功的机率几乎可以达到100%。我们也要避免过于苛责自己,允许自己在偶尔的失误中继续前行。只要心中知道目的地,并一直坚持,我们就能达到目标。

减重不仅仅是一场与体重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灵的旅程。我们需要正面的想象力来激励和强化自己的信念。想象自己减重成功的模样,想象因此能得到的种种好处,如受到异性的青睐、穿上漂亮的衣服、找到更好的工作等。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这些美好的景象终将变为现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如突然吃下过多的冰淇淋和巧克力,但这都是正常的。我们不需要过于苛责自己,只要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前进,我们终将抵达健康的彼岸。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