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世人都说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不是个君子,可

刘备与荆州:借与得的复杂纠葛

“借荆州——有借无还”,这一歇后语使得刘备的信誉在历史的传承中受到了磨损。无论是《演义》中的“三气”还是正史中的记载,刘备与荆州的纠葛始终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历史真相并非简单的借与得,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军事考量与利益纠葛。

荆州,作为东汉的十三州之一,其地域广阔,涵盖了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等地。在末年,荆州的格局因战乱而发生了巨变。曹操南下,刘表逝世,刘琮投降,使得荆州的势力分布发生了重大改变。

孙权的势力在赤壁之战后得以稳固,但曹操仍占据南阳郡及南郡、江夏郡的大部分。江面四郡处于自治状态,孙刘控制的地方十分有限。赤壁之战后,曹操并未完全放弃荆州,他任命曹仁为南方军区司令,固守江陵等地。孙刘联军为了夺取江陵,前后攻了一年多。其中,刘备提出的另一种思路被周瑜所接受,显示出虽然孙刘联盟,但在战场上,吴军占据主导地位,刘备所部则起到协同作用。

经过周瑜、刘备等人的不懈努力,曹操最终决定撤出江陵,回防到襄阳。而孙权则迅速占领了江陵及其以东长江沿线的许多重要据点。在这场争夺中,刘备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与忍耐力。

荆州的争夺并非一帆风顺。孙权在占领荆州后的行动果断,丝毫不考虑刘备的感受。刘备深知“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所以他选择忍耐。为了换取孙权的支持,刘备主动表奏孙权为车骑将军。在刘琦因病去世后,孙权作为回报,表奏刘备为荆州牧。但刘备得到的只是南郡的小部分地区——油江口。

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刘备主动提出将南郡的其它地区也交给孙权。这个过程中,刘备展现了他的智谋与决断。他知道,要想在乱世中立足,必须有自己的实力与地盘。他决定亲自去见孙权,当面提出这个要求。这场谈判的结果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备的忍耐与智谋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

历史总是充满了曲折与变化。刘备与荆州的纠葛也是如此。从借荆州到最终占领荆州的部分地区,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军事考量与利益纠葛。在这个过程中,刘备展现了他的智谋、决断与忍耐力。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多面性。赤壁之战后,孙权驻守京口,即今日之镇江。闻听刘备欲来访,众人皆感忧虑,劝其谨慎行事。然刘备决心已定,于建安十五年冬季启程赴京口。

刘备的到访令孙权亦感意外,但又无法拒绝。刘备直抒胸臆,表明来意,孙权遂与属下商议。江东内部对此事持分歧意见,争议激烈。

周瑜身在江陵,闻听刘备到访,立刻致密信于孙权。他认为刘备乃一枭雄,且有关羽、张飞之虎将辅佐,不可小觑。他建议将刘备留在吴地,为其修建豪华宫殿,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以消磨其雄心壮志。同时建议利用多种手段将关羽、张飞分散开来,以此削弱其势力。周瑜的计谋狠辣而深远。

吕范亦持类似观点,他秘密劝说孙权扣留刘备。然而鲁肃则持相反意见,主张答应刘备的请求。鲁肃眼光独到,认为应把南郡的江北部分让给刘备。此举不仅可为自身树立盟友,亦可为曹操树立对手。鲁肃考虑的是长远之计。

赤壁之战后,曹操将主攻方向转移至东线的合肥,以谯县、寿春、合肥等为基地发起攻势。荆州虽重要,但东线的保卫更为迫切。鲁肃认为,只要孙刘联盟不解体,曹操就不敢轻举妄动。南郡的让出不仅不会损害孙权的利益,反而有助于缓解东线的压力。

孙权最终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决定撤出南郡,让出地盘。这次让出的仅是刘备实际控制的公安等以外的半个南郡。从战略角度看,这是一步高明的棋局,不仅刘备受益,孙权亦得到实惠。《三国志》记载曹操闻讯后惊愕不已。

然而历史传承中对此事的说法却不尽相同。《三国志》中一会儿说是“给”、“与”,一会儿又说“借”。鲁肃曾劝孙权“借”给刘备地盘,但“借”与“给”概念不同,“借”是要归还的。在汉末三国时期,“借地盘”的事颇为罕见,而且并未出现过“好借好还”的先例。

刘备方面可能并未有过“借”的概念,一旦得到地盘就视为己有。然而孙吴方面则强调荆州是“借”出去的,以此为说辞,日后袭杀关羽、重夺荆州。因此在一些史书中出现了“借”的说法。

《三国志》作为集众多史书之大成之作,在荆州的“借”与“给”上确实存在矛盾。但即使按照“借”的说法,当年刘备得到的也只是半个南郡,而后来失去的却是数个郡,显然吃了大亏,还因此落下了信誉不佳的名声。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