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1·2”火灾事故中,我们痛失了五名英勇的消防战士。他们的名字令人心痛,年龄更是令人震惊。五位英雄皆为“90后”,年龄最大的杨小伟不过23岁,而最小的赵子龙仅有19岁。他们的逝去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消防职业化的呼声。
有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全国发生的较大火灾中有数十名消防员不幸牺牲。这些勇士的平均年龄仅为二十四岁。而在美国,消防官兵的平均牺牲年龄为四十九岁。相较于我国实行的兵役消防制,许多国家的消防运作采用职业化模式。这意味着,如果你热爱这个行业,你可以选择一直坚守。这样的模式使得消防经验得以积累,遇到突发事故时,他们的应变和指挥更为科学。
在我国,消防员作为正在服役的军人,服役期大多为两年。奋战在火灾一线的消防战士以年轻人为主。某地级市消防支队的高峰介绍,新兵在入队后需接受一系列训练和培训,第一年并不直接参与火灾扑救,而是值守在离火场稍远的岗位。每年秋冬季节,老兵退伍、新兵尚未到位,却是火灾多发期,使得人员配置尤为紧张。
此次哈尔滨火灾中牺牲的赵子龙,从入队到参与火灾扑救仅相隔四个月。人手紧张的问题在各地普遍存在。一些地方尝试通过招收合同消防员来弥补基层消防力量的不足。合同消防员需接受两个月的训练并通过考试取得证书,与现役消防人员实行同样的管理。待遇低、工作管理严格、上升空间小等原因导致合同消防员的流动性极大,往往刚熟悉业务技术就选择离开。
除了传统的防火灭火任务,消防法还赋予了消防部队多项抢险救援职能,使得人手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消防官兵的从业年龄也受到限制,许多有经验的消防干部因年龄问题不得不离开队伍。有着近二十年经验的范伟年近四十,面临是否可以继续晋升的不确定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消防官兵们依然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深深的敬意和感激。我们也应该关注和支持消防事业的发展,推动消防职业化进程,为这些英雄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中部省份的消防力量重塑:从快速流动到职业化路径
时光荏苒,近日一则引人注目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中部某省消防总队在短短时间内面向社会公开招收了上千名合同消防员,然而培训结束后便有不少人员流失。这种消防力量的过快流动背后,反映出消防经验积累的严峻挑战。
面对复杂的火灾现场,经验丰富的消防员能展现出卓越的现场应变能力,显著减少伤亡事故。当前基层消防队面临的难题远不止人手短缺。如何稳定消防队伍,确保消防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回顾历史,山东菏泽在专职消防队伍的职业化发展上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将过去的合同制消防员转变为专职消防员,不仅人数增加,更重要的是稳定性增强。这一变革的背后,是经费支持的显著增长和纳入财政预算的坚实措施。
那么,合同消防员转正的问题究竟何在?资金,无疑是核心所在。在我国,中央财政仅负责消防的行政经费,而消防车辆、装备及营房等关键资源则依赖于地方财政。山东菏泽的经验告诉我们,提高经费、实施专职消防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增长比例逐年增加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武警学院,作为培训消防指挥人才的摇篮,其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完善消防建设需加大财政投入。消防职业化的实现亦需社会力量的参与。许多国家的消防队是通过市场运作,为企业提供收费的消防服务,这种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消防职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让真正喜欢这个行业的人能够长期坚守,不仅能让消防力量持续壮大,还能确保消防经验的积累和传承。在我国,已有尝试依托大型企业建设专职消防队伍,这些队伍不仅服务本企业,也在需要时接受当地消防大队的调度,参与到火灾救援中。
有学者指出,国际上的许多消防队是由保险公司负责,通过收保费、检查火灾隐患等方式消除企业隐患,实现市场运作,既减轻了财政负担,又实现了消防职业化。招收现役军人、保持战斗力的年轻化也是许多地区的策略,可以弥补装备质量水平不足的问题。
武警学院的专家们普遍认为,消防员职业化是未来的主流方向。职业化不仅能保留专业骨干,还能积累经验,提高效能。面对全球范围内的趋势,我们有必要对消防职业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
在这条职业化的道路上,我们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但无疑,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值得期待。相关新闻推荐待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