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民国才女萧红被萧军扬弃是由于不妻性&rd

在八十年代,萧军在回应萧红信件时,展现了他对萧红深入的理解与独特的看法。他明确表示,鲁迅老师曾提及,女人具备的特质为母性与女性,而并非“妻性”。“妻性”实为后天、受社会制度影响而产生的。

萧红便是这样一个不局限于“妻性”束缚的人。在临汾车站,萧军澄清自己从未向萧红要求过这一特质。他强调,萧红简单、淳朴、顽强、有本领,她并非普通的妻子,更非我的附属。

萧军不断强调萧红身上缺失“妻性”,这似乎成为他们分手的关键原因。一个理想的妻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是软弱、擅长家务、相夫教子吗?与萧军相伴六年的萧红,在许多细节上都表现出牺牲、关怀和爱。她像一个小母亲一样充满关爱,又像一个小女儿一样天真烂漫。许广平也肯定萧红的妻性,认为如果她有一个稳定的家庭,她会是一个很好的妻子。

在哈尔滨,萧红产下女儿后,尽管内心挣扎,却忍住不去看孩子一眼,不喂她一口奶。她割舍了母爱,使自己更容易扮演一个小妻子。在与萧军相爱时,她像一个永远的小女孩一样,梳着两条辫子,扎着蝴蝶结。从深层情感来说,她有着扮嫩的倾向,用儿童气的装扮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她早已不是女孩,已经为人母。她在情感上对萧军的迎合与付出,令人动容。

在上海,为了生活便宜,萧红曾以一袋面粉度过一个月。她每天烙油饼,煮大菜汤。为了萧军,她甚至不顾自己的病痛,一面咳嗽,一面为他抄写作品。她在信里不厌其烦地关心萧军的生活,甚至在枕头这样的小事上也要反复提及。这样的关怀与珍惜,仿佛在留住那份日渐消逝的爱心。

萧军愤怒的可能不只是萧红的不“妻性”,还有她的嫉妒,无法容忍他对许粤华的爱与怜悯。在日志中,他懊悔地写道:“为了嫉妒,放弃了所有的共情。”在萧军的大男子主义观念下,妻子应该像旧社会的大婆一样,贤淑到主动为夫君纳妾才算有妻德。而萧红稍有抵抗,他便无法理解,甚至产生了离心的念头。

萧军不断强调萧红不“妻性”,或许也是两人性上的不协调。自哈尔滨生育后,萧红因饥饿、寒冷、艰难而落下了一身的病。时常的发热、头痛、失眠、咳嗽、肚子痛等病痛折磨着她。而在日本,孤独与苦恼更是严重地伤害了她本已虚弱的身体。大多数时候她都过着居无定所、贫病交加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她承受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所有耻辱和灾难。

如许虚弱的身体,萧红却拼尽全力地写作。这样的女性,性的需求可能微小到几乎被忽视。所以萧红在信中说:“你亦人也,吾亦人也,你则健壮,我则多病。”

常常练习武术的萧军,虽然个头不高但精力充沛、雄姿英发。他的性格也是乐观开朗、狂放不羁、特立独行。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样的男士可能是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性欲较强的人。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萧红的“不妻性”归结为她的性格或身体原因。他们的分开是一个复杂的选择与决定的过程结果。萧红,一个始终柔弱且执着于写作的女子,在生活的重担下,注定无法兼顾夫妻间的琐碎事务。他们相爱六年,却未曾孕育子嗣,直到分离之际,却意外怀胎,这无疑不是命运的捉弄。

萧军与萧红的关系,就像一对拉车的健牛与病驴。共同驾驭一辆车,总有一方需要牺牲,否则便会拖垮另一方。萧红与萧军的人生旅途,虽充满泥泞与坎坷,彼此心中仍保持着爱意,然而二人之间的心结却越发纠结,无法解开。

浓雾般的苦恼压在两人心头,无法倾诉。正如萧红所言,无法说出的痛楚才是最痛苦的。在《存亡场》中,她描绘了金枝与成业相聚时的情景,男子疯狂的举动,如同一只饿狼,想要吞噬那块热肉,尽管血管充血,仿佛在白尸上跳动。

萧军对萧红的界定是不妻性。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在萧红的传记中也提到,在“二萧”的关系中,萧红扮演了被保护的孩子、管家和杂工的角色。她多年来的角色包括了萧军的侍从、伴侣、心腹和出气筒。

萧军或许后悔与萧红分开,因为她是他“文学上的伴侣和战友”。他对她的感情并没有留恋,早已不再爱她。爱的背后不是恨,而是忽视和绝情。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相互帮助的伴侣,却无法容忍一个坚强、不乖巧、能力在他之上的妻子。他的婚姻字典里不存在“平等”和“相互尊重”。他对萧红本人以及她的文学作品始终看不上眼,即使表面上口服心服,内心却充满不平。因为他认为萧红已经是他的女人,曾经受过他的恩惠,他一直认为自己培养和帮助了萧红。

在萧军致萧红的信中,他写道:“你是这个世界上真正了解我并且爱我的人。”这也是他痛苦的来源和萧红痛苦的原因。他们试图寻找解决的办法,但最终没有找到,只能彼此越来越悲伤,心中的决心日益脆弱。《萧军延安日志》中1942年4月8日,萧军得知萧红死讯的日志记载:“下午听到萧红死了的消息,芬哭了。”而萧军却没有哭。在他看来,作为六年文学上的伴侣和战友,他怀念她;作为有才华、有成就、有影响的作者,他为她悲惨早逝而感到惋惜;但如果从“妻子”的角度来看,她离开他,他并没有“遗恨”之情。昔日的爱意充满山水之间,如今却化为尘世凄怆。正如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永别,在渡口的场合,江流凝滞,帆起舟行,彼岸的搁任之顷,便是永恒之别。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