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曝“免费体验”实为推销 诱骗老年人上钩

近期,全国范围内频频上演了一种名为“免费体验”的骗局。其核心手段在于通过提供老年人免费体验某些“神奇功效”的产品或服务,随后诱导他们高价购买。针对这一乱象,国家药监总局已展开一场为期五个月的专项行动,旨在打击医疗器械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和使用无证医疗器械等行为。

“免费体验”实为一场精心策划的推销活动,主要针对的是50、60岁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大多独自生活,手中有一定的积蓄,且经常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通过打着“义诊”、“免费理疗”的幌子,他们在小区附近或老年人晨练的地方设点销售医疗器械。免费体验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一些体验厅的工作人员甚至坦言,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让老人听课、免费体验,并通过洗脑的方式让他们购买价格昂贵的医疗器械。

据透露,老年人在参加几次体验后,身体会出现一些症状,工作人员便利用这些所谓的好转反应,进一步推销产品。一些商家还以义诊的名义提供免费的检测服务,如采血化验、测量血压等,然后推荐销售具有检测功能或疗效神奇的医疗器械。这些所谓的神奇疗效只是商家夸大宣传的手段,他们利用消费者缺乏医学知识,渴望健康的心理,将普通医疗器械宣传成包治百病的神器。

国家食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指出,“免费体验”的背后可能存在巨大的风险。消费者应关注产品是否经过许可批准,宣传是否按照批准的宣传用词。一些商家打着免费体验的旗号,夸大宣传甚至无证经销医疗器械,这都属于违法行为。

工商部门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免费体验”。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心理,随意夸大宣传疗效,这是一种非常隐蔽的商业欺诈行为。对于销售的医疗器械,大多为Ⅱ类医疗器械,属于辅助治疗产品,不可能医治百病。一些商家却将普通医疗器械宣传成包治百病的神器,价格奇高,甚至无证非法产品也借机销售。

以一款仅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的“理疗座垫”为例,被促销人员吹嘘成能包治百病的神器,不少老年人在店内进行免费体验后信以为真。经执法人员检查后发现,这家店不仅无证经营,而且存在夸大宣传的违规行为。类似的情况在一些有证的医疗器械免费体验店也存在。

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理性消费。在购买医疗器械前,应了解其真实疗效和适用范围,避免被不实宣传误导。消费者还应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关于医疗器械的使用及其监管的重要提醒

实际上,某种医疗器械的适用范围特定,主要针对血管性头痛、脑梗塞及脑外伤后遗症的治疗,对于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它并不能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这并非其功效范围内的疾病。

医疗器械主要是通过热作用实现康复理疗,对某些疾病具有辅助治疗效果。这些器械并非万能,它们有特定的适用范围、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对于器质性疾病、心、肺、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以及妊娠期的病人等,它们是禁止使用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曾有老人因使用宣称能治疗多种疾病的医疗器械而未能康复,反而导致健康问题加重。

一些机构打着提供医疗保健器械体验的旗号,大多是为了推销器械或药品。这些器械大多基于中医理论,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及心理暗示,使使用者感觉有所好转,但实际上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有限。

国家药监总局针对近年来频发的“免费体验”骗局进行了专项整治行动。一些企业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特别是针对贴敷类、物理治疗类产品,声称能够包治百病。对此类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将进行严厉打击。针对腰腿痛、近视眼、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医疗器械将重点整治。未经审批的广告将被查处,违法情节严重者将受到严厉措施处理。

作为消费者,购买医疗器械时要谨慎,切莫轻信推销言辞。了解医疗器械的分类及适用范围至关重要。我国医疗器械分为三类,每一类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监管要求。合法的二、三类医疗器械销售点应具备相关资质,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在选择使用医疗器械时,一定要遵循医嘱,并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确保安全有效。

提醒广大消费者,任何医疗器械都无法包治百病。如有疾病,请务必到正规医院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对于免费体验的活动,要保持警惕,确保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并熟悉器械的特点和性能,以免盲目使用造成伤害。消费者购买医疗器械三大注意事项:明智选择,保障健康

在繁忙的生活中,当消费者面对各式各样的医疗器械时,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保障自身健康?这里有三大要点值得注意。

一、了解产品适用范围

购买医疗器械时,消费者需如履薄冰般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这不仅是一纸简单的说明,更是保障您权益的关键。在说明书中,您将找到产品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用法等重要信息。注意事项和禁忌证等细节也需留心。若有疑问,不妨咨询专业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购买和使用。切莫被夸大的宣传或诱人的推销所迷惑,理性消费,方为上策。

二、核查产品证照

合法的医疗器械,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方可上市销售。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查看产品的注册证号、生产许可证号是否齐全。这些证照信息如同医疗器械的“身份证”,缺一不可。医疗器械的包装、说明书上应明确印有相关证照信息。如不确定产品是否合法,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进行查询,确保购买到放心、安全的产品。

三、索取购买产品的票据

购买医疗器械时,票据是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无论是在实体店还是网上购买,都应在正规的经营场所进行,并主动索取相关票据。千万别因图省事或贪便宜而忽略这一环节,否则在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将难以维权。票据不仅是一张简单的收据,更是您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的保障。

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时,务必谨慎选择,遵循以上三大要点,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明智的消费决策,源于对产品的深入了解和对自身权益的维护。让我们一起做个明智的消费者,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