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靶组织细胞对其敏感性降低,导致糖、蛋白、脂肪等代谢紊乱。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已成为影响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特别是在学龄前儿童中,每年递增5%,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目前,全世界约有50多万15岁以下的儿童糖尿病患者。
目录部分包括:
一、什么是糖尿病
二、今年糖尿病日关注儿童青少年
三、糖尿病食谱
四、宝宝糖尿病案例
五、解析糖尿病的分型病因
一、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其中,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即Ⅰ型)通常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更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特点为起病急,伴随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且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治疗此类糖尿病必须依赖胰岛素。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即Ⅱ型)则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但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病。其症状相对较轻,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此类糖尿病可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时使用胰岛素。
二、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的关注
关于糖尿病的控制:饮食、运动与胰岛素协同作战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儿童和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的人数逐渐增多。钟历勇教授指出,对于青少年患者而言,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至关重要。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是当务之急。家属们也应该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无法根治,需要持之以恒的治疗。如果坚持合理的治疗,青少年患者完全可以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对于那些无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有效控制糖代谢的青少年患者,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饮食和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控制的两大基石。钟教授强调,个体化的饮食与运动处方应由糖尿病专业营养师或内分泌专科医师制定,并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应避免高糖、高热卡食物,如洋快餐、油炸食物等。富含可溶性食用纤维的食品有助于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都是很好的选择,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血糖控制,还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益。
运动是糖尿病患者另一项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可以选择一分钟快步走120步,持续30分钟至60分钟;或者选择太极拳、打球、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但要注意,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确保每次有效运动后血糖明显降低。
推荐几款美味糖尿病食谱:洋葱炒黄鳝、山药小麦粥、淮山黄芪茶和山药熟地瘦肉汤。这些食谱不仅口感鲜美,而且有助于控制血糖。但请注意,食用前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确保食品安全和营养搭配合理。
—— 枸杞叶蚌肉汤
原料:选用新鲜胡萝卜60克,蚌肉100克,清水适量。以文火炖煮一小时后,加入洗净的鲜枸杞叶60克,再煮片刻即可品尝。
此汤具有养肝明目、清热止渴的功效。对于糖尿病导致的视力下降、肝阴虚损等症状,如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渴多饮、形体消瘦等,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枸杞叶能清热明目,治肝虚目暗,又能除烦止渴。胡萝卜性味甘凉,补肝明目、清热止渴,其含有的高纤维素有助于降血糖及降血脂。蚌肉性味甘咸,微寒,同样具有养肝明目及清热止渴的效果。本汤最适合糖尿病目暗属肝虚有热者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属脾紧阳虚、形体虚胖、舌胖而淡、苔白垢腻、脉沉迟的患者,则不宜饮用此汤。
—— 杞子炖兔肉
选用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以文火炖熟。
这道菜肴中,杞子具有降血糖和胆固醇的作用,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兔肉则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渴的效果。两者结合,既能滋养肝肾,又能健脾止渴,非常适合糖尿病偏于肝肾不足的患者食用。
—— 宝宝糖尿病案例
小儿也会得糖尿病吗?这是许多家长们的疑惑。实际上,糖尿病并非成人的专属疾病,小儿同样有可能患上。让我们来听听一个真实的案例。
来自四川乐山的高三学生刘琳丹,在5岁时就被确诊患有糖尿病。她表示,每日三餐前都必须注射胰岛素,同时要避免摄入糖果糕点等糖分高的食物,常常受到低血糖的困扰。
目前,在中国的主要城市中,儿童糖尿病的年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1.6人,其中九成是1型糖尿病。专家指出,婴幼儿患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喂养方式不当,最好8个月以后才进行牛奶喂养,否则患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大;二是食物对婴幼儿糖尿病有一定影响;三是与基因有关,父母可能有遗传基因,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对于小儿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解析糖尿病的分型病因
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患上了糖尿病,其实糖尿病的发病与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息息相关。长期的不良习惯很容易导致身体患病,其中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那么,糖尿病究竟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I型糖尿病的病因:
I型糖尿病主要发病人群是青少年,占糖尿病的10%。I型糖尿病主要依赖胰岛素治疗,因为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这些抗体可以损伤胰岛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
2. 遗传因素:遗传缺陷是I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
3.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如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等。
II型糖尿病的病因:
II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是成年人,占糖尿病的90%。II型糖尿病主要是口服降糖药,配合食疗和运动,也可以注射胰岛素治疗。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遗传因素:II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与基因遗传有关。
遗传基因是肥胖和II型糖尿病的共同诱因。那些身体中心型肥胖的患者,其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这类人群比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患上II型糖尿病。这是一个无情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关注。
年龄,这个不可抗拒的因素,也是II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有一半以上的II型糖尿病患者会在55岁以后发病,这可能与高龄患者容易超重有关。现代的生活方式无疑加剧了这一状况,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和运动量减少,也可能因为肥胖而引发糖尿病。这种现象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已经“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妊娠糖尿病与II型糖尿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都是因为细胞的胰岛素抵抗而引发的疾病。在妊娠期,女性的饮食、身体各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妊娠期女性荷尔蒙分泌异常会引发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但幸运的是,这种糖尿病在产后往往会消失。那么,妊娠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激素异常是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但它们会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从而导致糖尿病。尤其在妊娠的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种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易发时间。
妊娠糖尿病患者未来出现II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这与II型糖尿病的遗传基础可能密切相关。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II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相互关联。肥胖症也是引起妊娠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同样也可能引发II型糖尿病。除此之外,胰岛β细胞功能基因异常和胰岛素受体基因异常等也可能是引发糖尿病的其他原因。
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肥胖、年龄、现代生活方式以及妊娠糖尿病的病因,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些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因素,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