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微健康网报道,记者深入多家医院的急诊室与ICU病房进行实地采访,深入体验急诊护士的真实工作状态,聆听她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悲喜故事。
随着卫生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对于在医疗机构内的违规行为将严厉打击,其中涉及急诊科的护士们所面对的困扰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急诊科护士,无疑是医院中最忙碌、压力最大的一群人。尽管受到同行的尊敬,但她们承受的委屈也同样深重。她们的心声是:“护理工作再累,我们都不怕,只希望病人和家属能理解!”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记者亲眼目睹了补液室的繁忙景象。每天,这里的补液量高达600至800位。护士们不仅工作量大,环境嘈杂,还要面对家长的高要求与压力。孙静敏护士长提到,尽管护士们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技能佼佼者,但面对孩子的特殊情况,如配合度低、静脉变脆或孩子的顽皮,有时难以保证“一针见血”。这种情况下,护士容易遭到家长的打骂。
为了保障护士的安全,医院采取了多项措施。在补液室安装了摄像头以保护护士免受冲突伤害,并为她们提供心理疏导。医院还在补液室播放宣传补液知识的动画宣传片,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以期减少误解和冲突。
在急诊科的护士中,许多人都经历过被家长威胁或打骂的恐怖经历。刘扬是儿童医学中心急诊科的一名护士,她在刚被分配到急诊科的前半年里,由于工作的繁忙与压力,暴瘦五公斤。她的同事的老公们每天早晨都会叮嘱她们:“千万别和家长起冲突,保护好自己。”遇到家长的发脾气时,急诊科的女护士们知道,多劝解、少辩解是明智之举,因为“越辩解越复杂”。
尽管面临这样的困境,护士们仍然坚守岗位,为了病人的健康而努力。在新华医院急诊抢救处,记者目睹了危重病人的紧急救治过程,也看到了护士们的专业与努力。有时,危重病人经过他们的紧急救治后转危为安,甚至有的会回到急诊当志愿者,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急诊室的护士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多的是来自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信任。在新华医院抢救室,护士长范晓嬿表示,护士工作强度大、压力大,还容易遭受病人或家属的不理解。她们依然坚守岗位,为了生命的延续而努力。在这个高压的工作环境中,她们的付出与努力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尊重。她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家庭的温暖所在。在工作的重压下,她们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她们既是母亲,又是女儿,用柔弱的肩膀承担起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责任。每当看到经过抢救而转危为安的病患,她们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在新华医院急诊二楼,为了保障危重急诊病人的优先就诊权,医院开设了急诊分诊制度。护士们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对病人进行细致的分诊,确保每一位危重病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这里的护士,如同生命的守望者,时刻关注着病人的需求,用专业和真诚守护着每一个生命。
在产房,红房子医院产房的护士们面对的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与挑战。产房护士长张铮,以她26年的工作经验,对每一位产妇都倾注了全部的关爱和热情。她提出的“5多6心”服务理念,体现了她对产妇的深切关怀和对工作的热情。在关键时刻,她总是冲在最前面,为产妇们带来安心和信心。
在长海医院胸心外科监护室和ICU病房,护士们面对的是病情危重、心理压力大的病人。倪逸倩和王琳阳,是这里的优秀护士代表。她们用专业的技能和温暖的服务,为病人带来希望和安慰。在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她们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护士的职业道德和使命。
她们是最坚强的守护者。在生命的战场上,她们是永不言败的战士。她们以高尚的职业精神,诠释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她们是医生最好的合作伙伴,是病人最温暖的依靠。无论是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她们都会坚守岗位,为生命守护希望。
在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她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社会的温暖所在。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护士们致敬,感谢她们为生命守护的每一刻!护士王琳阳在ICU的辛勤工作,让病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她不仅承担着吸痰、翻身、叩背等基础护理工作,还要为病人刷牙、洗脸、梳头,甚至伺候大小便。一天辛苦下来,她的小腿常常因为劳累而浮肿。在这个最“危险”的病房里,王琳阳却是病人心目中的“微笑天使”。
癌患者顾老先生,因病情感低落,总是对王琳阳发火。王琳阳从未退缩,她主动接近顾老先生,与他聊天,夸奖他的子女孝顺,讨论他的喜好。终于有一天,顾老先生被王琳阳的微笑所感动,说:“你的微笑感染了我,给我信心和希望。”
与此在另一家医院的急诊科抢救室里,有一位名叫王登台的“中尉”男护士,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技术成为了急诊室的“挑大梁”。面对满身鲜血的急救患者和各种精密的抢救仪器,他一开始也曾感到畏惧和茫然。在护士长及前辈的指导下,他逐渐学会沉着应对危重病人,并成长为一名能独立操作的护士。王登台说:“急诊科的护士就像是医院里的‘全能冠军’,我们必须掌握各科知识,才能及时挽救病人的生命。”
护士们的生活并不轻松。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夜班和中班的工作制度让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照顾家庭。有些护士甚至没有时间谈恋爱。市一医院急诊科的李护士长担心科室里的几个年轻护士会变成“剩斗士”。由于长时间低头工作,颈椎病和腰椎疾病成为了护士们的常见职业病。
在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急诊科,记者发现护士们看上去都面带倦容。她们每天需要连续低头数个小时,为几百名病人扎针输液。长时间使用免冲洗手液洗手,导致她们的手部皮肤出现龟裂。这些护士笑笑说:“我们的手可不美丽。”
护士们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的。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为病人的生命保驾护航。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休息时间,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护士的心声:疲惫中的坚守与期盼理解
在抢救室的紧张氛围中,护士们面临的不仅是技术和体力的挑战,更是心灵的考验。床位紧张,病人焦急,有时只能将部分病人安排在外区,这往往会引发家属的不满和抱怨。尽管面对这些大声嚷叫和偶尔的冲突,护士们依然保持冷静,理解病人的求医心切。诸金兰分享道:“我们懂得病人的焦虑,被责备几句也能接受。我们会与同事、护士长交流,参加医院的‘巴林特小组’,以缓解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朱虹和她的同事们的生活节奏如同旋转的陀螺,平均每月要应对十多个中班和夜班。工作时间里,她们忙碌得脚不沾地;下班之后,还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进修学习。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让她们身心疲惫。朱虹坦言:“我们不怕苦,不怕多打几个针,只是希望病人和家属能多理解我们一些。”
在这群白衣天使中,有一位体形娇小的护士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工作。她坦言:“面对繁忙和劳累,我能够坚持。但我真的害怕面对暴力。”这句话道出了许多护士心中的恐惧。
在付出与回报之间,她们期待的其实是一种平衡。急诊科室是医院中最为繁忙且无法盈利的部门之一。这里的护士们往往是医院中最累的,但收入却并不高。她们希望,社会、病人和家属能更加理解她们的付出和辛劳,给予她们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在生命的战场上,这些护士们是坚强的战士。她们用专业和真诚守护着每一个生命,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因为,对她们而言,最大的满足并非金钱和物质,而是知道他们的努力被看见、被认可、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