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速递——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的首部国家报告
新闻速递,北京,10月17日电——昨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的开创性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在10月16日的盛大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林念修发表了主旨讲话并进行了报告的发布。
据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堪称一部鸿篇巨制,通过超过千余张解释图表,梳理了优化营商环境各领域的丰富政策文件和改革亮点。它汇聚了涵盖18个重点领域的70个典型案例,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的独特实践成果。
林念修在报告中指出,《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在营商环境评价领域的三个“第一次”。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评价实践,充分展示了标杆城市和重点领域改革的鲜活实践,同时集中反映了各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杰出案例。
报告的数据显示,去年,各地区、各部门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我国营商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审批流程大幅简化。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条目大幅减少。减税降费成为常态,去年全国减税降费金额达到惊人的数额。证明事项的大规模取消也为企业和个人带来了更多便利。
在监管方面,规则公开透明成为常态,公平公正监管得到加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发展,以及“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的逐步普及,构建了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制度。包容审慎的监管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便民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改革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的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主流。企业开办、用水用电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的办理时间大幅压缩。
合法权益保护也得到了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颁布为市场主体权益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营商环境问题,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形成了诉求清单并逐步推动解决。
展望未来,各地区、各部门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韧性。他们将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坚实支撑。报告还强调了精准服务的重要性,提出要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减税降费力度将加大,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将不断增强。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展示了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并强调了未来持续努力的方向。通过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完善法规,我国营商环境将持续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众多参评城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将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城市纷纷成立由党委和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专项督查范围。为了及时收集并反馈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常态化设立的问题反映平台和线索举报热线纷纷涌现。通过电视问政、新闻报道和新媒体推送等方式,强化营商环境的舆论监督。
这些参评城市不仅注重构建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政策体系。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1+N”法规政策体系。这不仅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更是为制度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改革举措方面,这些城市主动对标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推出了许多原创性和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北京市的“多规合一”协同平台、低压电力接入“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以及上海市的“双减半”和“双100”改革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为我们展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最佳实践和标杆城市。开办企业、劳动力市场监管、办理建筑许可、采购、招标投标、获得电力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北京、广州、深圳等标杆城市在各个领域都探索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如网上办理、标准化流程、提高透明度等,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这些参评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关注了审批流程的优化,更着眼于贸易投资、产业发展环境的整体提升。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这些城市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推动了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在知识产权领域,北京等标杆城市走在了前列。他们深化了知识产权业务的便利化改革,加大了保护力度,提升了运用效益。这些城市不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推动了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
在跨境贸易领域,上海等标杆城市展现了他们的改革成果。他们提升了通关便利,优化了监管流程,降低了贸易成本。具体的最佳实践包括出口边境审核耗时6小时,进口边境审核耗时7.5小时等,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跨境贸易的效率和便捷性。
纳税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厦门等标杆城市通过减少纳税次数,压缩报税时间,降低了企业的税费负担。这一领域的最佳实践是纳税次数为6次,纳税时间为90小时。
在执行合同领域,北京等标杆城市也展现出了他们的创新实践。他们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推进了“立审执”提速增效,优化了诉讼服务。最佳实践是合同执行时间为139天,费用为9.66%,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他们在合同执行领域的改革成效。
办理破产领域的改革成果同样显著。广州等标杆城市通过提升专业化水平,压缩办理时间,提高了破产案件的处置效率。最佳实践是办理破产需要0.8年的时间,办理成本为10.11%,资产回收率达到49.87%。
除此之外,市场监管和政务服务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北京等标杆城市在完善“一单两库一平台”,规范执法检查活动,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广州等标杆城市则在政务服务标准化、“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包容普惠创新方面,北京等标杆城市更是大放异彩。他们鼓励创新创业,促进人才流动,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等改革举措,充分展示了他们在包容普惠创新领域的深厚实力和独特魅力。这些改革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